居民、企业存款双双缩减!钱去哪了?

央行数据显示,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计算与半年度数据的差额,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亿元,其中居民、企业等存款均出现不同程度缩量。

市场分析认为,7月作为小月,数据的变化既有季节性因素,又有禁止“手工补息”以及存款降息后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转向理财等因素。

7月存款减少8000亿

数据显示,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9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2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0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6万亿元。

而此前的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243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21万亿元。

对比来看,7月单月,人民币存款则减少8000亿元。其中,居民存款缩减了3300亿元,企业存款缩减了1.78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6453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50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分项看,7月居民、企业存款下降较多。6月半年度时点回弹后,企业存款在禁止“手工补息”后转向理财的情况反弹加剧,居民端亦受降息影响转向理财,财政存款当月少增,应是受政府债发行降速,及季初财政支出偏缓影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存款利率下降推动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储蓄国债等金融资产;居民、企业贷款融资偏谨慎影响存款创造。

减少的存款流向了哪里?

居民和企业存款的缩减和理财规模扩张形成对比。

不少分析指出,随着理财市场回暖以及存款利率降息,不少个人和企业将资金从存款转向理财产品。

据中信证券研究团队测算,2024年6月理财规模环比下降1.12万亿元至28.59万亿元,其中现金理财环比下滑8600亿元,未及2018年-2023年6月1.27万亿元的历史均值。究其原因来看,主要是受到禁止手工补息影响较大的四大行回表规模仅略超4000 亿元,大行缺负债的程度或有所化解。而7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1.78万亿元至30.30万亿元,超过2018年-2023年的均值1.69 万亿元,其中现金理财规模仅增长3400亿元,增长质量极高。

实际上,央行曾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表内存款和表外资管产品等各类资产相互间的回报率会出现变化,影响居民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居民会相应调整资产配置,这是影响居民存款占比的重要因素。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央行规范手工补息后,部分套利空转的存款会流出银行体系,或投向实体,或分流至理财产品。

这一点可以从企业存款、非银存款变动得到印证,7月企业存款同比少增2500亿元,而非银存款同比多增3370亿元。

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在前期企业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过“手工补息”获取了相对高的收益。在规范“手工补息”行为后,企业活期存款下降,有些逐步向理财转化,相关影响持续显现,导致近几个月M1持续回落。数据显示,资管产品募集增速较快,7月末同比增长10.3%,分流了银行表内存款。

此外,不少业内专家还提及,在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理财市场净值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选择将资金用于提前还贷。

大规模“存款搬家”会出现吗?

新一轮存款“降息”于7月25日落地,国有六大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调整范围涉及活期、定期、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全部存款类型,下调幅度为5到20个基点不等。

近年来受特殊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影响,包括存款市场利率在内的市场利率下行较快、幅度较大。这对居民的储蓄意愿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央行《2024 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5%,比上季减少0.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3.3%,比上季减少1.5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2.2%、18.2%和13.5%。

周茂华认为,受存款收益下降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回升影响,不排除后续有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但预计不会出现大规模“存款搬家”情况,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对储户整体收益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整体上中小银行3年、5年期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国债等资产收益率差距不大,并且居民选择资产还需要考虑风险因素。

他举例称,假如储户拥有5万元存款,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每年利息收入减少50元。综合考虑居民参与其他柜台债、理财产品、基金等方式,多元化资产配置,资产综合收益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7月企业存款减少1.78万亿,同比多减2500亿。居民端,7月居民存款减少3300亿,但同比少减4793亿。这或也印证了虽然7月存款利率普遍下调,但尚未出现居民存款大规模向“理财”搬家的现象。

值班编辑: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