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企业有获利 但钱都到哪去了?老板没说的秘密

企业不是没有获利,台湾租税负担全球最低,被称为资本家的乐土,但是赚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压低薪资的元凶

劳动成本攀升,企业不加薪老板有话说;派遣制度变调,年薪、特休假被谁坑掉;外劳逐年增加,本土劳工如何生存?薪资又该怎么突破

2014年伊始,各大企业纷纷表态征人、加薪。金融保险业将合力招募超过4万人;科技业征才需求从1万5000人起跳,台积电起薪优渥,大学生3.8万、硕士生4.5万、博士6万;信义、永庆、台湾房屋三大房仲业者也要增聘超过1万名新人。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展现大气魄,启动全台征才1万5000人,起薪跟台积电相仿,4月起年薪低于120万的员工至少加薪3000元,作业员起薪调为2万6000元。「Google不论给多少待遇,只要拿到录取通知,鸿海愿意付二、三倍的薪水,」郭台铭高调抢人才

台湾实质薪资倒退15年 薪水上不去了?你我都是穷忙族!

接二连三好消息,是否意味着台湾将迎来「薪资成长」的春燕,从此远离低薪困境?如果你抱着雀跃的心情,可能要失望了。《远见杂志》汇整30多位产官学与劳工代表意见,都一致认为台湾实质薪资想要翻转,实在困难。

薪资回不去了,是老板们不想说的秘密政府不愿意看到的真相,却是全民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全台四成二受雇人口 月收入不到3万

台湾陷入低薪困境,从近30年的薪资成长率可看出端倪。1981年~1990年名目经常性薪资(不含端午、中秋、年终、例行绩效奖金)的平均年增率为10%,当时正是经济起飞的年代。1991年~2000年,对外出口仍持续成长,平均薪水增幅还有5.5%的水平。但2001年~2013年则大幅衰退至0.8%。

「0.8%扣掉约1至2%的通膨,让实质薪水倒退15年,」台新投顾协理李镇宇指出。

与世界各国比,台湾的低薪状况实在超乎想像。根据劳动部统计,从2002~2012年,韩国每月的名目薪资由约194万增加到约299万韩圜、新加坡从3158成长至4433新币,台湾仅从4万1530元微增至4万5888元。

这11年间,台湾年增率仅0.3%,不如南韩5.34%、香港6.86%、新加坡2.28%,仅小赢日本(-0.84%)。依据美国劳工统计局资料,台湾的单位劳动成本从1990年~2011年都是呈现下滑趋势。以美元计算,台湾1990年~2000年间衰退1.3%,2001年~2011年更下跌了3.1%。同一期间,韩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却成长1.9%,日本、新加坡也分别上升0.4%和0.2%。

如果以制造业每小时工资成本来看,2011年台湾以9.3美元居亚洲四小龙之末,韩国每小时18.9美元、新加坡为22.6美元、日本则是35.7美元。

低薪的结果让台湾的穷忙族愈来愈多。有高达四成二、357万的受雇者每月经常性收入不到3万,30岁以下年轻人超过六成月薪不到3万元。

低薪风暴袭台 三大困境亟需突破

国民党立委苏清泉公开表示,月前香港议员来访,竟然对他说:「你们的薪资好低!」让他心里很痛。不仅被香港议员看笑话,美国国务院2月28日公布的「2013年全球人权报告」,在台湾的章节中,更点出多项劳工权益问题,其中就包括薪资微薄。

台湾从被外国仿效经济奇迹的经验,到现在的低薪国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由众多因素所造成。未来,这些问题有解吗?

困境1〉产业无法转型,低薪是代工宿命

首先,数十年的产业转型效果不彰,是造成薪资低迷的主因之一。早期台湾的产业定位是世界的代工厂,用低廉劳力赚取微薄利润。等到工资上扬、环保意识高涨后,就像游牧民族,迁移到能提供更廉价的劳力、土地与租税优惠的地区。

1990年代,当厂商陆续外移后,政府为留住产业,开始引进外劳。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表示,最底层的工作都是外劳,薪资未与本劳脱勾,供给面固定,最低阶的不动,薪水就上不去,成为拉低薪资的因素之一。

近20年来,即便产业重心从传产转到电子业,除部分业者转型成功外,多数仍摆脱不了代工宿命,想的还是如何取得便宜劳力、土地、租税优惠,台湾的企业持续深陷在降低成本的游戏规则中,薪资当然难上涨。

一位不具名的台商说,制造业靠降低成本赚代工钱愈来愈难了,国际买家非常强势,只给固定毛利,知名品牌不会超过9%,如遇罢工、停电,损失都要自行吸收,连供应商都要受买家规定,被掐得死死的。

一位是某国际品牌的主要代工台商指出,几年前买家为分散风险,要求刚在浙江设厂的他转到柬埔寨,由于投资庞大,他无力再迁移至金边,没想到后来订单竟被抽走,让他欲哭无泪,只好到处找小订单。「他以前不可一世,现在一把年纪还要到处跑业务,」一位同业心酸地说。

困境2〉大陆崛起取代台湾,企业获利变少

海外台商看似是台湾经济力的延伸,其实对台湾的GDP、就业市场助益有限。国外的产值必须扣掉当地成本后,才能算进GDP。

而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比例逐渐增高,更从1999年的12.24%增至2013年的51.49%,「代表有一半以上工作机会不在台湾,」全国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说,业者对大陆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以台湾50指数成分股为例,50大企业就拿走868家上市公司69%的获利,而「50大中有八、九成企业的主要获利来自大陆,」台新投顾协理黄文清说,老板想要征人、加薪,绝对会在有获利机会的大陆,不会在台湾。

讽刺的是,现在大陆已逐渐取代台湾的代工地位。10年前,乔盟企业董事长王明智为去化订单,陆续下单给陆资厂代工,3年前却发生下包厂抢单,「想都没想过一手培育的陆资伙伴,竟反咬一口,抢我的客户,」王明智不敢置信地说。

连主计总处都坦承,台湾的GDP、出口贸易额已连续3年低于全球平均GDP成长率、贸易成长率,为历年罕见,研判是大陆供应链壮大,低价抢进原由台商把持的代工体系。

全球景气温和复苏 台湾却未同步好转

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也发出同样警讯。根据最新报告,近年台湾的经济表现出现与国际走势「背离」的现象。以去年为例,随着欧盟、美、日经济逐渐摆脱阴霾,全球景气温和复苏,但台湾却未同步好转。这种现象从未出现过。甚至跟大陆也出现背离。去年大陆经济成长率7.7%,出进口成长分别为7.9%和7.3%,然而台湾对大陆出口成长率只有1.5%。

背离现象显示台湾产业竞争力出了大问题。反映在代表竞争力指标的附加价值率,也是大幅下降。根据主计总处资料显示,台湾的产业附加价值率从1991年的42.37%,降到2011年的36.27%;制造业萎缩更多,从32.56%下滑至24.26%。竞争力衰退,导致企业获利受影响。根据金管会的资料显示,上市公司2011年较2010年的税前纯益衰退32.43%(5316亿元),2012年又比2011年减少4.04%(484亿元)。而中华征信所调查的2012年台湾百大集团的获利,也仅有7892亿,较2011年减少2.5%,且连续两年负成长。

老板愈来愈难赚,更降低加薪意愿。尽管制造业大迁徙后,服务业顺势而起,补齐职场空缺,目前产值占GDP比重68.29%,提供约460万个工作机会,仍无法撑起薪资的一片天。

除资讯及通讯传播业、金融保险业平均薪资较高外,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服务业普遍长工时、低工资,转型升级不易,这几年靠服务业发展,虽然解决了失业问题,也同时埋下低薪隐忧。

困境3〉学用落差大,资方不愿付高薪

雪上加霜的是,学用落差大,也是平均起薪滑落的原因。台湾广设大学的结果,让大学生数量快速膨胀,1999年毕业生约10万171人,到2011年为23万2448人,13年内增幅达到132%。

许多大学生虽具文凭,却能力不够,资方只愿意付高中职的薪资,压低新鲜人的平均起薪。以服务业为例,很多都只要高中职学历就能从事,现在却是大学生在做,全国商业总会秘书长赖荣坤指出,是教育体系造成的结果,韩国大学录取率约50%,日本约70%,台湾几乎是百分百,大学生供过于求,应该要回归到技职教育,让学生适才适所。

从产业转型效果不彰、大陆取代代工地位,到学用落差等,都是压低薪资水准的原因。难道台湾的低薪困境无解吗?

摆脱均贫噩梦只靠撙节成本,谁能帮台湾加薪?

台湾劳工阵线秘书长孙友联感叹,台湾靠廉价劳力、租税优惠所形成的血汗经济模式如果无法改变,只会继续沉沦。「假设企业家还不争气,一味靠节省成本,不想研发创新,薪资根本不用想翻转了,」他无奈说。

当产业竞争力衰退,出口贸易萎缩,就会导致获利下降,薪资就难提高,民间消费也无法提升,政府就课不到税,税收不足,更难投资建设,这四个撑起GDP的主要支柱都无法成长,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如何将坏的循环,扭转成良性循环很重要,」台大经济系副教授李显峰说。

台湾劳工阵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加税救台湾、加薪救劳工,但在民粹主义盛行的此刻,加税会引起企业、民众反弹,加薪也非企业所愿。政大劳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约则建议下猛药,政府必须向只想要廉价劳力、租税减免、便宜土地的劳力密集产业Say No,引进外商或鼓励高附加价值产业台商回国投资,才有机会解决低薪困境。

「加薪绝对是企业的责任,但政府也要创造有利经营的环境,」蔡练生语重心长,全球竞争激烈,企业都很焦虑,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523万9972个工作机会,占比达65.36%,政府应该辅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薪资才会有感。

最终还是回到经济问题,市场饼做大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开放则是台湾无法回避的课题。对内要改善投资环境,让外商、人才愿意进驻,对外要积极加入区域经济组织。

近年来区域经济整合成为趋势,各国竞相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竞争对手韩国已生效、签署的FTA有12个,共涵盖51个国家,还继续跟9个国家洽签中。

反观台湾,与大陆的服贸协议还被搁置在立法院,3月18日晚间,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和学生还突破警力、冲进立法院、霸占议场,让议事为之瘫痪。

台湾再继续内耗、拖延下去,就只能困守在2300万人的市场,无法以对等的优惠关税,与各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

低薪是不是国耻,不只是政府的事,立法院也有责任,全民都要面对。台湾到底是要一起均贫,还是要升级赚全世界的钱,让薪资翻转,就从现在开始吧!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4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