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他们,救活了老爸的企业

文/杨玛利

今年3月,本事业群另一本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全球繁体中文报导了一篇儿子救活爸爸公司文章,深受欢迎。

我们的记者报导1996年创办的本土知名女装品牌SO NICE,最高峰全台分店120家,但在电商崛起后,业绩大幅衰退,门市关了三成以上。创办人李仲周没办法,2012年只好把当年30岁、在大陆工作长子李宥宏叫回家接班。

李宥宏从小是学霸,从没想过要接爸爸的生意,建中、台大电机系、美国电机硕士后,进入科技界服务,直到父亲用身体不好为理由,叫他回家帮忙。但他一回来就发现公司状况很不好。刚回来前三年,每年都赔钱,负债最高时近一亿,当时他真的觉得「是被我爸骗回来的。」

但既然回来了,他耐心从头学起,从商品、行销、业务、仓储……历练每个部门。2015年正式接任总经理,营收从2012年不到5亿,2018年已近10亿。救活了爸爸公司的关键是导入虚实整合,推出App线上线下销售整合的新商业模式

本期《远见》又报导另一个救活爸爸公司的案例,那就是光隆实业董事长詹贺博。光隆在1966年由詹贺博祖父叔父共同创办,是台湾三大羽绒厂。传到他爸爸时扩大海外版图,也成功上柜。但后来父亲罹癌,管理走下坡原本在科技业服务的詹贺博,12年前不忍家业中落,决定回家救援

当时的光隆,股价约10元,2006年发放现金股利0.4元。但经过12年整顿后,近几年股价都在40~60间,每年发放3~4元股利,2018年甚至打造半世纪以来最佳成绩营业额破百亿。詹贺博积极研发各项新产品,推动智慧生产,是他成功救活爸爸公司的关键。

还富二代公道,富二代不等于纨绔子弟

根据经济部2018年底资料,台湾高达七成企业主面临传承阶段。有鉴于接班议题迫切性,《远见》2017年率台湾媒体之先,进行接班传承大调查,到今年已是调查第三年。

近三年来持续报导接班议题,让我更深入了解台湾的家族企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是,台湾社会常常对于企业二代有刻板印象,以为他们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不能吃苦耐劳,甚至有些是纨绔子弟。但在《远见》的采访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努力学习、拚命工作的所谓「富二代」接班人

抱着无比的责任感,他们要延续家族企业的生命,必须带领企业转型、甚至把已经不行的企业救活。因此他们大多非常努力。今年8月2日,《远见》记者就参加了全台14个二代团体的学习活动,近400位接班人参加。

年度《远见》传承大调查,邀请国外传承研究权威共同合作,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系会计学院双聘教授范博宏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家族企业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莫顿.班奈德森(Morten Bennedsen),进行了台湾、中国、韩国、及欧洲、东南亚地区的调查。这份堪称3.0版的调查,希望在国际接班的地图上,找到台湾的相对位置,并提出关于接班的跨国普世价值,供台湾家族企业参考。

本期出刊同时,《远见》也邀请范博宏、莫顿,与日本经济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后藤俊夫来台,共同举办研讨会,持续深化接班传承议题。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9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www.gvm.com.tw/】【立即购买远见杂志9月号:http://bit.ly/2ZzHB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