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ESG 启动企业淘汰战
文/林让均
这是一场扩及全球的无声淘汰赛,考题是ESG资格,打分数的是投资人,写考卷的则是各大企业。近年,国际投资界最夯的通关语就是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这股永续投资新浪潮正快速吹向台湾,考验老板们是否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例如,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掌管1.1兆美元资产的「挪威财富主权基金」(GPFG),向来是台股主力外资。GPFG设有道德委员会,只要企业违反ESG,就列为投资黑名单,光2019年就撤资42家企业,5家从投资榜上除名。只是,「爱地球」与「赚大钱」如何兼顾?
国内企业葡萄王、富邦金控及中租皆是ESG模范生,《远见》深入探讨他们如何扣紧本业、导入ESG,同时稳健获利的双赢策略。随着环保意识抬头,绿色金融革命势将引发全球资产大洗牌,攸关企业存亡。CEO们,你准备好了吗?
新冠肺炎延烧全球,百业受到巨击,致使全球企业主无不殚精竭虑找寻备援机制。
但,过去所有企业运营,莫不着眼于EPS(每股税后盈余),而现在,其实老板们更该念兹在兹应是另三个字母—ESG。
因为,一场扩及全球、左右未来竞争力的企业淘汰赛,已悄然登场,门票正是ESG。企业没有ESG,恐怕连登上擂台,与同业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ESG已是全球企业的显学,所有执行长必须抢修的企管学分,但什么是ESG?
ESG指的是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也就是环境永续、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未来的企业,必得抓紧这三大营运标竿,才能得到股东、品牌商与消费者等利害关系人认可,进而让股东投入资金、客户愿意下单,在市场上游刃有余。
近年ESG风潮之所以席卷全球,跃为企业界、投资界的最夯关键字,主要推力之一,就是愈形严峻的天然环境风险。
今年元月发布的世界经济论坛(WEF)《2020全球风险报告》指出了最可能发生的前五大风险,包括「极端气候」「气候行动失败」「天灾」「生物多样性损失」与「人为环境灾害」,统统是环境风险。再以「风险冲击性」的视角来看,排名前五的,除「毁灭性武器」之外,亦全是环境灾害。
也因此,去年底牛津字典宣布的2019年度代表词正是「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 Emergency)。而今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甚至以新名词—绿天鹅(green swan)一词,警告世人,气候变迁将触发金融危机。
这绝非危言耸听!去年一路从美国、巴西、澳洲、印尼,到北极圈的野火,已致使2019年度的野火碳排放量高达78亿吨,创下2002年以来新高纪录。「大自然反扑造成的巨额灾损,已成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安侯(KPMG)永续发展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正忠对此感到忧心。
他举例,2017年全球天然灾损就创历年最高,金额超过3200亿美元。但偏偏这些损失不到一半能获得保险理赔,亦即企业得自行处理无法想像的天文损失。
然而,这些让企业无力招架的灾祸,始作俑者可能正是企业自己,也就是16岁瑞典「环保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口中「不负责任的大人们」。
随着「桑柏格效应」发酵,公民团体开始严厉检视政府与企业的各项ESG行为。
该是重新定义企业使命的时候。2019年8月,包括摩根大通、娇生等181位龙头企业的执行长共同签署〈企业宗旨宣言〉,承诺要在企业中实践永续价值,把社会责任置于商业利益之上。
无独有偶,今年元月在世界经济论坛(WEF)所揭橥的年度主题:利害关系人资本主义(stakeholder capitalism)也阐扬,企业不能只追求获利极大化,还要兼顾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权益,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永续发展。
WEF创办人苏瓦布(Klaus Schwab)主张,企业应端出一把「新量尺」将ESG纳入原有的企业价值体系中,以补足过往仅偏重财务指标的管理缺口。
所谓的利害关系人,不只是公司股东,在ESG的精神下,还包含了会因「企业作为」而被影响的全体人类。
「利害关系人资本主义,其实是对传统『线性经济』思惟,提出反省,」黄正忠说。线性经济只求短线思考,一味追求财务绩效、有形资产,并致力将内部股东的利益极大化,往往视地球资源及环保为无物。然而,注入ESG精神的「循环经济」架构下,企业须有长线布局,导入非财务面的风险评估(诸如商业行为对环境、社会与健康的冲击),确保所有利害关系人的福祉。
有趣的是,这与盛行多年的CSR(企业社会责任)又有所不同。
CSR可隐恶扬善,ESG却是照妖镜
黄正忠解析,CSR可隐恶扬善、专秀「好事」,但ESG有明确的揭露准则,好的、坏的都要说,且逐渐成为投资的重要框架。简单来说,ESG没做好,连找金主都困难。
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掌管1.1兆美元资产的「挪威财富主权基金」(GPFG),向来是台股的主力外资之一,2019年就投资了448家台股上市柜公司,合计高达143.4亿美元。而与其他外资不同的是,GPFG设有道德委员会,只要企业违反ESG,就列为投资黑名单,光2019年,就因而撤资了42家企业,还有五家从投资榜上除名。
回顾自2012至2019年,因违反ESG而被该基金撤资的企业高达282家。其中台湾,长荣海运在2018年元月被撤资;同年7月,年兴纺织也因人权问题而被列入观察名单。
愈来愈多大型基金,不再只看EPS,更着重于ESG,将ESG视为重要的无形资产。「现在做生意却不懂ESG,我只能祝你『一路好走』!」黄正忠以自己与大型退休基金等外资打交道的经验为例,他曾准备一整叠资料要报告台湾企业现状,但对方却指着目录页,只想看环保与人权。
换言之,全球资金正在表态,这股ESG投资大潮来了!
根据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统计,至2019年全球纳入ESG因子的机构,旗下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过86兆美元。而签署责任投资原则的机构数也从2006年(PRI问世)的63家,至去年已超过2370家。
根据元大投信统计,全球有超过九兆美元的退休基金,已将ESG因子纳入筛选投资标的准则中。
其中,最大咖的机构投资人包括前述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全球最大退休基金─日本政府退休基金(GPIF)。
根据2018ESG年报,GPIF掌管的资产规模大约160兆日圆,投资决策100%纳入ESG因子,其中3.5兆日圆更追踪ESG相关指数。
AIGCC(亚洲投资人气候变迁联盟)主席、国泰金控投资长程淑芬观察,GPIF的投资长水野弘道不仅采长期投资观点,也对ESG价值非常坚持,凡未做到碳治理、不揭露碳资讯的企业,将无法获得注资。
就连掌管七兆美元、全球最大资产管理者「贝莱德」,其执行长芬克(Larry Fink)也在今年初发出公开信,首度表示贝莱德将会全面遵守ESG投资原则。
「ESG正在重塑资产管理界的面貌!」去年8月发行台湾首档ESG ETF(指数股票型基金)的元大投信投研团队,其高层观察,就连投资人也开始检视资产管理业者,不仅要有相关ESG产品或投资部位,更得要是一家实践ESG的良心企业。
「良心投资」崛起,将淘汰逆势企业
投资人真的变了,尤其九○后出生的千禧世代更倾向于「良心投资」。
美盛集团在2018年发表的投资人报告中,发现高达七成的千禧世代(此处指18~36岁)会投资于纳入ESG因子的永续基金,远高于婴儿潮世代(51~70岁)的两成。
「ESG可以驱动一个良性循环的永续金融生态圈!」资诚(PwC)永续发展服务公司总经理李宜桦表示,在相关法规制度的框架下,除了财报,企业还必须揭露非财务面的永续性报告给投资人,以帮助投资人判断是否对企业投资、放贷或提供保险服务。
在这过程中,投资方也会对企业进行「议合」(商议合作),督促企业落实更多友善ESG的商业模式与营运策略。
她指出,永续性报告的ESG编纂准则分为两大类,一是GRI(全球永续性报告指标),二是前年推出的SASB(永续会计准则)。后者是专为投资人需求而设计,包括人权、劳动条件、董监结构、供应链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等议题,都是检视重点,也是企业的必考题。
「企业填答这些考题,重点不是得高分,而应借此检视营运还有哪些缺失?」掌管国内最大、六兆元寿险资金的国泰人寿总经理刘上旗指出,国寿是国内首家签署联合国永续保险原则(PSI )的寿险公司,旗下设立责任投资小组,依据ESG准则来筛选投资标的。为此,国寿也向MSCI等国际机构购买资料库,像是赌博、军火与高污染等高敏感产业就列入禁止往来名单。
不过,近年竭力倡导企业永续价值的黄正忠观察,由于政府并未强制所有企业揭露永续性报告,所以至今仍有许多企业在「装睡」。
然而,逆趋势、不作为的代价却远比你想像得大。「透过ESG检视,企业不只能看到地雷(风险),也能看懂商机!」黄正忠说,根据《巴黎气候协定》,全球在本世纪末之前要控制平均气温升幅在1.5~2℃之下,看来是全球生存的严峻挑战,但谁能率先开发出对应的ESG商业模式,谁就胜出;反之,将被提前淘汰。
ESG的全球擂台战已经开打,这是一场攸关存亡的奥运级企业竞争,你拿到参赛门票了吗?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4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