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跨世代对谈激荡多元观点 让青年接棒眷村文化传承

眷村世代对话座谈会聚集数十位眷村子弟,共同为眷村文化提出建议,尽一己之力。图片来源:中华眷村文化发展总会

中华眷村文化发展总会7月27日举办「眷村世代对话」座谈会,邀请多位眷村第二、第三代子弟,针对眷村文化的意涵、保存方针、总会经营方向等议题,进行跨世代交流。

理事长赵怡表示,台湾眷村经过70余年的变迁,虽然大部分都已经被拆迁,但做为我们眷二代子弟从小生长的地方、我们生命中的美好回忆,依旧完好的留存在我们心中。如今的眷二代已步入垂暮之年,为了辅助眷村第三、第四代的年轻人将历史传承,特别举办这次座谈会,希望透过青银世代对谈互动,为眷村精神发扬注入新生命。

座谈会上,共聚集10位眷村三、四代的年轻人,针对他们自己对眷村文化本质的认识,及未来眷村文化可以如何推广进行发言。北投中心新村第三代张中模,现为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协会执行长,他发现其实有许多年轻人想要认识眷村文化,只是没有可以让他们深度参与的平台。在他担任北投中心新村主理人期间,曾带领学生进行耆老访谈、考察,并举办过亲子活动、电影研习、导览走读、假日市集等各种贴近社会大众喜好的活动,故建议眷总可与政府合作,为大学生举办相关营队或活动,引导年轻人寻根。

北投中心新村带三代张中模,18岁起投入眷村工作,透过多元形式活动,盼吸引更多年轻人认识这段历史。图片来源:中华眷村文化发展总会

另一位青年代表陈晋,目前还在大学就读,是眷村的第四代。她对于眷村的认识,一部分来自爷爷奶奶的口述,一部分则从舞台剧《宝岛一村》、电视剧《一把青》当中看见眷村人的刚毅。她表示,艺术是很好的传播媒介,不论是透过戏剧、文学、电影等,做到雅俗共赏,才能吸引更多人了解眷村文化的可贵。尽管从来没有住过眷村,但陈晋仍然认定自己是眷村的一份子,「眷村是一个特别的场域空间,是当年离乡背井的军人和眷属,带着复杂的心情而来,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与挑战,从盼望到失望,从临时的家变成了根。」她正计划用文字创作,将爷爷奶奶的故事记录下来,让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流传得更久、更广。

中华眷村文化发展总会致力传承台湾独有且珍贵的眷村文化,中华眷村文化发展总会副秘书长李天铎说,总会花费许多力气组织各地成立分会,未来期望能办理更多的活动,像是眷村精神的征文活动、座谈活动等,今年还出版了《眷恋之村》季刊,尽管人力有限,但我们仍尽力透过各种管道将我们的精神扩散出去。

国立宜兰大学教授陈复也指出,民国三十八年前后迁台的「外省人」,将大陆原乡的记忆带来台湾,而后发展出的眷村文化,为台湾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外省族群也是中华民国得以建立的最核心的族群。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子女已经没有实体眷村了,如同闽南文化将宫庙当作神圣空间,眷村也等同于外省族群的神圣空间,并让我们从中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我们可以举办各种眷村美食、文化讲座,甚至兴办书院,来将中华文化传承。

座谈会上,眷二代的前辈也分享自身的经验与看法。图片来源:中华眷村文化发展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