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陆》真正的「上海人之歌」
图为上海外滩景色。(示意图/中新社)
最近喜欢上了看20余年前的广告,不为别的,只是反感于现在不少霸屏的保健品广告,用着天花乱坠式的语言,去绑架儿女们的孝心。
在我小的时候,广告可没有那么恼人。至少,这些广告的设计可没有旨在用白头发的老头老太,用着吹捧的文词「忽悠」大家买他们家的商品。相反地,有些会用流行或是自我创作的歌曲以达到宣传深入人心的效果。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人们一听到《Rhythm of the rain》的旋律,他们不约而同地会想到绿箭口香糖。自然、隽永的曲调,恰好与绿箭口香糖标榜的清新口气相呼应,妙不可言。
今天我回顾的旧广告,在上海可谓广为人知。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上海人记得它,并时不时地哼哼广告歌曲: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没错,就是这首《喜欢上海的理由》。
在这则广告中,有一些人物形象同样深入人心:有偷瞄女同学的熊孩子,有看着模特表演太露骨而遮住儿子眼睛的父亲,证券公司门口为股票疯狂的大妈大爷们,摸着上校大叔的小男孩,里弄里戴着墨镜装明星的小开……
一切都构成了世纪之交上海的图景:改革开放已进行到第20个年头,计划经济模式正朝着市场经济快速突进,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而上海本身的城市建设也近乎以「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速度狂飙。在社会迈入急剧转型的时代,社会各阶层的因应也不尽相同。从90年代末的全民炒股,再到年轻人对于港台和西方流行文化的热衷,抑或是男女恋爱观等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这一时期的上海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凸显出城市文化的复杂与多元。传统与摩登、精致与市井、保守与开放……这些矛盾对立的特质,自开埠以降,就贯穿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无数的城市居民,透过他们的日常生活,共同绘制出多彩斑斓的市民文化,在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模式中,可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有人说,这首《喜欢上海的理由》,是真正的「上海人之歌」,从这个层面上说,当之无愧。小小的广告,竟可以承载百余年来一座都市的风情与气质,怎不令人击节!
甚至,该广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原本这则广告是为力波啤酒而代言,也拜广告所赐,力波啤酒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领先。可惜的是,力波最终因经营不善,在2011年为雪花啤酒并购,彻底消失于上海大小超市的货架之上。产品成为了过往,而《喜欢上海的理由》却让无数上海人至今回味无穷。无数的异乡游子,在外看到广告时,不由眼眶湿润,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我第一次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年仅7岁,歌词的不少内容根本就不甚理解。而今,在外求学的我时不时地去找这首上海人之歌,一边看,一边哼着「有人出去,有人回来」,一边想念那段单纯的旧时光,和那座日新月异的城市。
不知以后谁还记得力波啤酒?
遗憾的是,这首歌曲的作曲者和原唱孔佳,在2006年,26岁的年纪,因肺癌早早离开人世。而在他离开的这十余年,上海的城市风貌,又和歌曲中的呈现迥然相异。歌曲中出现的老工厂,有不少已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大街小巷中人们手中都捧着智能手机发微信拍照片,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有人出去,有人回来。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好时代。
我在上海。
(陆轶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