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西全变形!她脑下垂体肿瘤压迫眼球 台大术中MRI避留后遗症
▲陈小姐的脑下垂体肿瘤复发,台大医院透过术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统,可以在术中看到切除的状况,评估是否有需要再进一步处理。(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40多岁的陈女士,两年前因为脑下垂体肿瘤复发,压迫到眼球,出现视力模糊、看东西变形等情况,被紧急转往台大医院,最糟情况恐会失明。台大医院正好引进「术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统」技术,让医师术中就有最新影像协助判断,更精准也更安全,而陈女士成为第一个接受此模式治疗的个案,术后复原相当良好。台大医院今日举办记者会发表医疗成果,院内从2022年完成台湾首座术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统,为神经外科手术带来革命性的突破。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113台开颅及脊椎手术,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度。
陈小姐回想当时视力受到很大影响,包含眼球不自主偏向一边,看东西会变形,例如看门会整个歪斜,帮她追踪的医师研判是下垂体肿瘤又复发「这次很严重」要马上来大医院,还被叮嘱不能骑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视力会突然就改变,无法感知眼前东西真正的距离与形状。
台大医院神经外科医师郭律廷指出,陈小姐曾经因为脑下垂体肿瘤在2013年接受过一次切除手术并且有伽玛刀放射线治疗,后续则持续定期追踪,这次再次复发,成为台大医院首例进行开颅手术并于手术中进行 MRI检查的个案。
▲脑下垂体病患陈小姐(中)顺利康复,出席台大医院引进术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统记者会。(图/记者洪巧蓝摄)
台大医院外科部主任陈晋兴指出,精准手术之于外科的重要性,例如在脑部,只要切不对或者多切一点点,就会造成病人一辈子后遗症,但如果切不够,就白开一场。
郭律廷指出,在传统开颅手术中,医师主要依赖术前的影像资料,如磁振造影或电脑断层扫描。然而,由于脑组织在手术过程中会因脑脊髓液流失、肿瘤切除等因素而发生移位,术前影像的精准度会大幅降低。
现在透过「术中MRI」能即时提供高解析度的影像!陈晋兴说,这让医师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或其他病灶的边界,最大程度地进行手术切除,帮助医师避开重要的功能区域,同时保护脑部的正常功能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陈小姐术前检查确认脑中肿瘤(白色区块)达4公分且压迫眼球。(图/记者洪巧蓝摄)
台大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赖达明以考试形容,大家都希望一次考不好,还能有第二次机会,术中MRI就是这样的角色。医师先完成第一次的切除,透过术中MRI即时确认状况,再评估是否有需要更进一步切除,相当于更精确的导航,更可以让医师不用在手术之中冒险,以台大目前收治的个案,约有7成病人在术中MRI确认之后,病灶还有需要再切除。
赖达明说,这样的治疗目前是自费,一次约需额外收费约10万元,但不是所有神经外科病人都有需要,主要是困难、复杂、恶性度高的患者。像是原发性脑瘤会像手指一样伸进脑组织,或者恶性度高的神经胶质母细胞瘤要有最大范围切除才有好的存活。
至于以陈小姐的情况来说,她曾经接受伽玛刀放射线治疗让肿瘤已经变硬,且侵入海绵窦,可能会伤到血管、动眼神经,如果直接开到很干净,很可能就会拉扯到神经,才需要用这样的技术。而未来台大医院将继续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并计划扩大术中MRI系统的应用范围,例如整型外科软组织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