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繁荣和巴菲特的倔强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巴菲特交出2023年成绩单,虽然伯克希尔公司全年扭亏并实现高达962亿美元的盈利,但公司全年股价仅上涨15.8%,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6.3%的上涨幅度。
过去一年,在投资上,巴菲特做得最成功的便是投资日本股市,但持仓仅占其全部投资的小部分。在他投资的主阵地美股市场,巴菲特的表现则乏善可陈。伯克希尔前五大重仓股里,除了苹果和美国运通表现尚可外,美国银行、可口可乐和雪佛龙股价都在下跌。
而在2023年,标普500指数表现最亮眼的成份股是英伟达,全年上涨239%;表现最好的板块是科技股。但去年四季度,在科技股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巴菲特反而减持了苹果,并且增持雪佛龙和西方石油两家能源企业。
可以说,巴菲特完美错过了本轮科技股行情,并导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表现落后大盘。
过去一年,英伟达作为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最大受益者,成为美股牛市的龙头,并几乎被全球所有大型投资机构买入,或者加大投资。巴菲特对科技股的忽略再次显示出了他的特立独行。而站在批评者的角度,他则属于冥顽不灵,尤其是伯克希尔账面上还有1676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巴菲特的成名依赖于对可口可乐、沃尔玛等消费股的长期持有,直到2016年,伯克希尔公司才开始买入苹果。但即使投资苹果公司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上千亿美元的投资收益,巴菲特仍然没有开始投资第二家科技企业。他曾经解释过其买入苹果的原因:“苹果公司是一家使用技术的消费品公司,它属于消费品行业。”也就是说,即使大举买入苹果,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依然不是科技,而是消费。
巴菲特说过:“高科技企业变化太快了,我根本不知道未来十年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能否持续保持。”
在巴菲特今年给投资者的信中,他用了很大篇幅解释了投资西方石油和日本五大商社的逻辑。这和过往并无两样,即公司商业模式清晰,能在它们所处的市场获得长期和稳定的商业回报,同时对股东非常友好。这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他对英伟达等科技股不感兴趣的原因。
在长达60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多次经历过股市大幅下跌,包括上世纪末的科技股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今年的信中,他再次强调了公司持有巨额现金的理由:伯克希尔必须能够应对前所未有的金融灾难。如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出现的时候,伯克希尔能够成为金融市场的“压舱石”,而不是被救助者。
或许“英伟达们”还会继续上涨,但巴菲特并不介意错过它们,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