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發展的驅動力:ESD
近年来,推动永续发展教育(ESD)已成为全球教育政策的重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二○二○年发布《二○三○年永续发展教育路线图》,提出五项优先目标,希望透过体制内外的公私协作建构生态系统。此外,UNESCO更于去年十一月通过《关于和平与人权教育、国际理解、合作、基本自由、全球公民和永续发展建议书》,推动ESD融入所有教育范畴。
ESD不仅是将永续发展目标SDGs纳入课程,更强调教学法的变革,ESD是一种全人教育,促进互动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推动探索性、行动导向与转化型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并在永续未来的价值观和态度上有所发展。
UNESCO建议书的教学指导方针涵盖教育系统各方面(如课程设计、评估、教师发展、教材、学校政策等),并延伸至传统学习环境之外的学习。所谓「转化型教育」是一种共同创造的教学方式,尊重学习者的尊严与多样性,消除学习障碍,赋予学习者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使其成为变革推动者,在个人、社区到全球层面做出明智决策和行动。
转化型教育方法应融入课程,涵盖所有学科及教育层级,透过全面性、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方式,探索学科间的关联及其在多样情境中的意义。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分析与批判性思维、预见能力、尊重多样性、自我认识、全球连结感、赋权和韧性、决策和合作能力,以及适应力、创造力、公民意识、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和媒体与资讯素养。
在ESD学习成效评估方面,应优先采用支持所有学习者的评估方法,以增进协作、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福祉。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应确保评估过程无偏见,聚焦学习者利益,并鼓励学习者参与评估,通过建设性反馈提升学习。评估应具备适应性,适用于身心障碍者、少数群体和弱势人群,并重视混合学习的法律和道德挑战,保护学习者和教师的数据隐私及基本权利。此外,各学习环境的评估应具备可靠性、透明性和包容性,涵盖认知、社会情感、行为和跨学科知识。
在日前UNESCO ESD Net for 2030的研讨会中,分享了多国推动ESD的案例,包括新加坡的「环保管理计划」。该计划涵盖六至十八岁学生,以课程、校园、文化和社区四个「C」为核心,所有学校设有永续发展的课外学习活动,如推行堆肥和回收计划,参与维护公共区域,并将收成捐给弱势社群。又新加坡将永续发展融入各学科的正式课程,特别在地理和科学课程中强调永续议题和「基于地点的体验学习」。同时,学校运用雨水花园等校园设施作为「绿色校园」的教学资源,推动实践式永续学习。
教育部近年来大力推动大学社会责任(USR)计划,与SDGs接轨,使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能量,成功转化为支持台湾地方创生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台湾高等教育推动ESD奠定良好基础。在今年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举办的永续教学实践与成果竞赛,参与教师数量创新高,其中许多教师将USR计划或教育部的教学实践研究计划融入转化型教育方法。政府与教育单位应进一步鼓励并支持教师在ESD教学与实践方面的努力,培养具备永续发展能力的新生代,使其成为台湾未来永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永续创新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