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安全并举 陆面临3大挑战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9日举办「解析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座谈会,国关中心助理研究员曾伟峰(后排右起)、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长刘孟俊及国关中心研究员陈德升分析会议的内容及意涵。(范扬光摄)

大陆经济内外交困,学者观察,中共20届三中全会虽提出「科技创新驱动与安全并举战略」用以因应,但仍然面临人口高龄化、环境保护强化、国际环境挑战增加不确定性等3大挑战,而且大陆近期扩大成熟制程晶片的产能,恐会发生产能过剩问题。另有学者断言,两岸经贸已遭遇结构性破坏,恢复可能性看起来不大。

政大国关中心19日举办「解析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座谈会,由中心主任寇健文担任主持人及与谈人,与淡大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国关中心研究员陈德升、中经院第一所所长刘孟俊、国关中心助理研究员曾伟峰等专家一同分析研讨。

刘孟俊介绍,本届三中全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轴,预期中共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不会强刺激内需消费,还将就优化央地财政关系进行财税体制改革;预料北京未来或进一步对民营和外资放宽政策,以提振市场信心,并在市场化和政府调控间寻求平衡。

面对房地产、地方债务及科技与供应链「脱钩」等难题,刘孟俊指出,大陆推出「科技创新驱动与安全并举战略」因应,若随着结构优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2035年大陆人均GDP仍有机会突破2万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但仍面临人口高龄化、环境保护强化、国际环境挑战增加不确定性等3大挑战。

陈德升则认为「大陆经济的辉煌时期已经结束」,美中贸易战等因素也让两岸经贸交流遭遇结构性破坏,看起来没有太大的恢复可能。

中共大力推行「新型举国体制」,试图在半导体等科创领域找到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刘孟俊指出,大陆近期扩大成熟制程晶片产能,未来或发生产能过剩,对全球造成威胁;陈德升认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在区位上过度分散,且先进制程限制大,目前仍很难取代台积电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