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 没有红绿灯的遗世小岛不该遗失尊严…

文/李安君

我的兰屿朋友,你们好吗?百年的日出,没错过,九九年的晨曦,也参与。搭船,省钱又安全,但是,冬天的海浪「清肠胃」啊。搭小飞机,很快,咻一下就到,但有可怕的东北季风呢,阿弥陀佛、耶稣基督阿拉真主、圣母玛莉亚还有兰屿朋友的「祖灵」…能喊的能叫的能拜托的,全喊上了,小飞机终于安全降落,全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兰屿核废问题何时能解决?何时才能像看到美丽的日出般大喊「就是那个光」?(图/台东县政府提供)

很少人选在冬天去兰屿,因为强烈的东北季风使得飞机太晃,船又太摇,非常不舒服,但人嘛,总是为了那一丁点浪漫做傻事—欣赏台湾第一道曙光。那一天,四点多就到了东清湾,人不多,说是6点33分现曙光,那只是计算出来的科学数字,实际情况是:云太厚,雾太浓,只能隐约看到朦胧微光

核废料迁厂」对兰屿的雅美族达悟人)四千位居民来说,就像冬季一年之始的微光,「来了来了…光来了…」才喊着才盼着才兴奋着,好像就要拨云见日,却又立刻被厚云遮住,这一遮又是好久,大家裹着厚衣,戴着毛帽,在冷冽的寒风中静默等待再一次光的出现,可惜,云雾依然厚,美丽的曙光仍旧缺席,「就是那个光」的话总是没机会大声喊出来。

以下是「台湾立报记者吕苡榕在兰屿的报导

2011中研院研究报告指出,兰屿周遭微量放射物质数据连续3年异常升高,恐有辐射外泄疑虑,兰屿达悟族人长期忍受核废料的不满情绪再度爆发;2011年12月30日,达悟族人前往凯达格兰大道抗议,要求核废料迁厂并针对兰屿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却未获正面回应。2012年2月20日,达悟族人再次包围兰屿核废料贮存场,要求台电承认核废料不安全,具体保证迁厂时间。不过,台电坚称核废料安全无虞,迁厂日期暂无法确定,更让达悟族人气愤难平。

▲当时tatala民宿小王子才一岁多,好调皮,现在已经五岁了吧,天真的孩子也参加反核废料的游行吗?(记者李安君/摄)

核废料的问题,年年都在,而且肯定一年比一年严重,去过兰屿的人,肯定会再去,没去过的人总嚷着有一天要去。对外人来说,兰屿是惊鸿一瞥,是绝美之岛,有飞鱼拼板舟、长发舞、半穴居等特殊的传统文化,对达悟人来说,这个岛的美快速崩坏中,一个地方价值在于人,如果这里的人不健康,不快乐,不安心,其有形、无形的珍贵文化也会因此失去灵魂。

有一年拜访北海道阿寒湖爱努村,那儿住着大约200多位爱努原住民,爱努村古式舞蹈已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有一位贩卖纪念品店家主人知道我来自台湾,他笑着要我别走,快速跑进屋里小心地开锁,并从柜子里拿出一艘迷你「拼板舟」,这位爱努人兴奋地说:「这是你们达悟族人的传统捕鱼船,台湾朋友送的伴手礼。」

「这拼板舟真的好美,我查了很多资料,看了NHK电视台的报导(NHK曾派工作人员在兰屿拍摄达半年之久),也翻了很多兰屿的照片,这个小岛太美了,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兰屿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看他们传统家屋半穴居,也要看达悟人划着拼板舟(Tatala)出去,再看他们如何满载飞鱼而归…」我很感动,真的很感动。

我告诉这位爱努人,兰屿全岛没有红绿灯,但路上到处是站在岩石上冥想羊群,到处打盹的猪友,追追跑跑的鸡只,「他们就是岛上的『行动红绿灯』,尤其羊更是达悟人最重视的财产,不小心撞死一只就要缴给主人八千元,而且不可以带走遗体。」爱努人听得很认真,很开怀,「光听就好吸引人,一定要去看看。」

▲登高到气象站远眺兰屿,来到这里,你还会心情不好吗?(记者李安君/摄)

不只这样,兰屿每个部落各有各的特色红头村是「兰屿的西门町」,有家杂货店芋头冰很好吃。有零散几家手工艺店或摊子都在这村中,少数几位会手工制作拼板舟的毛用也住这儿教学,他做的拼板舟很棒,这项技艺已渐渐消失…东清湾则是兰屿最美的地方,也是赏日出最棒的地点,这里还有秘密的「情人洞」相传是一位姑娘爱上外地来的医生,但家族拒绝两人交往,这对小情侣因此相偕在这儿殉情

▲毛用是少数还会手工制作拼板舟的达悟人,他已经在教学做传承工作。(记者李安君/摄)

传统半穴居主要集中在野银部落,特色是黑顶、石墙、比地面低,朋友阿岚说,兰屿传统屋包括主屋、工作屋、凉亭,主屋采凹入地下约2.2米型式建造,所以称为半穴居,功能是夏天凉爽防台,冬天可防强劲的东北季风的吹袭。目前野银村还保有数十栋半穴居,至于随处可见的凉亭则是岛民联络感情之地,讲得白了就是发懒看海的地方。

时间不允,我和爱努欧吉桑没机会讲这么多,但他的话却让深深打到我心里,他的回答让我震撼,让我骄傲,让我感动,让我眼泛泪光,这个岛,这些人,应该是台湾的宝贝,但是政府却一再呼拢他们,原本知足常乐的族人也集合群起抗议,「我们过着自己自足的生活,不争不求,没到最后关头,是不会搞抗争这一套。」这是另一位民宿主人告诉我的。

▲在半山腰停下脚步欣赏绝色小岛,不开心的人请到这里度假,绝对不再blue。(记者李安君/摄)

以下是兰屿部落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夏曼蓝波安接受新头壳网站专访内容:

当年政府的考量包括「兰屿是政府投资效益最低的地区」、「贮存场方圆5公里内没有人居住」等理由,但是隐藏在背后的最主要理由恐怕还是「放在此地的反弹力道最小」。夏曼.蓝波安指出,达悟族的传统里并没有对政府抗争的文化经验,所以当核废料到兰屿后,让这个民族受到不小的文化震撼。

核废料何去何从?我不是专家,我不是官员,我没做过研究,所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健康,人的快乐是最重要的,三十年了,原本不懂得抗争为何的居民也被迫学会怒吼。那些原本呼拢居民是「罐头」的核废料到底该怎么办呢?核能的发展真有这么必要吗?有谁可以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