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爬行类族群未来恐灭绝? 科博馆研究揭关键

科博馆生物团队5日表示,经研究发现,受到气候变迁影响、外力介入保护海龟巢,以「海龟蛋」为主食的蛇类「赤背松柏根」被迫取食陆生「蜥蜴蛋」,图为斯文豪氏攀蜥。(科博馆提供/陈淑芬台中传真)

科博馆生物团队5日表示,因气候变迁、海平面上升,全球沿岸栖地逐渐消失,兰屿海龟面临没有沙滩产卵的危机,不过,因人为保护介入,也改变兰屿爬行类生物食物网平衡。(科博馆提供/陈淑芬台中传真)

气候变迁、海平面上升,全球沿岸栖地逐渐消失,科博馆生物团队5日表示,经研究发现,兰屿蛇类原以「海龟蛋」为食,因海龟面临没有无沙滩可产卵危机、加上人为保护海龟,导致蛇类转而掠食「蜥蜴蛋」,其中「梭德氏草蜥」蛋每年遭掠食最多,高达1万7589颗,导致蜥蜴等爬行类族群量急遽下降,未来恐濒临灭绝。

科博馆学术副馆长黄文山(前)5日表示,研究团队从1997年起长期监控兰屿爬行类群集动态23年,投入保育的资源始终有限,能长年进行的研究格外珍贵。(科博馆提供/陈淑芬台中传真)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学术副馆长黄文山从1997年起,率领生物学组林展蔚博士、廖镇磐博士、台湾大学助理教授周均珈等人,以「气候变迁与人为保育海龟之间的加成作用,如何冲击兰屿陆域生态系的平衡稳定」等为研究主题,在兰屿长达监控爬行类群集动态长达23年。

科博馆团队指出,海岸侵蚀造成沙岸面积大量削减,海龟面临没有无沙滩可产卵危机,再加上人为介入保护,导致原以「海龟蛋」为食的蛇类取食遭阻,改而掠食「蜥蜴蛋」,改变爬行类食物网平衡。

黄文山表示,生态人士自1990年中期起在兰屿「小八代沙滩」展开保护海龟巢行动,阻蛇类掠食「海龟蛋」;兰屿最大海龟产卵地「东清湾」自2001年起,即少有海龟筑巢纪录,小型蛇类「赤背松柏根」过去主要在海龟产卵的沙滩觅食,被迫改变取食陆生「蜥蜴蛋」,每年掠食「蜥蜴蛋」约5000到1万8000颗。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梭德氏草蜥」蛋被掠食数量最高,每年多达1万7589颗。此外,长尾真棱蜥、多棱真棱蜥、斯文豪氏攀蜥及股鳞蜓蜥的蛋也损耗极大,兰屿多数爬行类生物族群数量急速下降,掠食者「赤背松柏根」和「臭青公」等蛇类,未来可能随之面临灭绝风险。

科博馆研究团队表示,相较之下,绿岛和屏东沿岸没有海龟,长尾真棱蜥、斯文豪氏攀蜥等爬行类近20多年来数量稳定,印证「龟蛋的消失,是冲击兰屿岛上爬行群集结构改变的驱力」。此项研究集结科博馆、台湾大学及美国圣地牙哥州立大学三方跨国团队,在2023年底登上国际顶尖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