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比不上老二精”,暴露了二胎家庭残酷真相

前几天去朋友家,一进屋就看到她在骂老大。

原来老大的玩具被弟弟看上了,结果弟弟伸手就过来抢。

老大玩得正尽兴,根本不愿意给弟弟,就把弟弟推开,还说“别碰我的东西”。

朋友闻讯而至,断定是老大欺负弟弟,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听到老大扯着嗓子爆哭,嘴里不停嚷嚷“你一点都不爱我”的时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见到很多二胎家庭,常常会上演类似这样的戏码。

两个孩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父母总会“偏心”老二,认为是老大做得不对、欺负老二。

大部分情况下,老大多是被冷落、批评、要求的那一位。

可事实上,他并不是不听话,而是心里充满委屈,以致于只能用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别再错怪他了!

节目《少年说》有位叫赵晗瑜的女孩,一上天台就对姥姥灵魂拷问:

有次弟弟突然无缘无故咬她的肩膀,她刚提醒弟弟“下次不要这样做”时,姥姥的声音随即响起:

姥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把她说懵了。

在她看来,弟弟是孩子,可她也是孩子,凭什么自己就是“让”的那一个。

也许这时大人会有一大堆理由,什么“因为你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不懂事”……但没有一个能说服得了大宝。

弟弟妹妹还没出生前,他在家里最受宠。

不会有谁跟他说“你要让”、“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然而家里多了一个新成员,一夜间大家都要他听话,要有哥哥/姐姐的样子。

试问,有谁能无师自通,全凭自己的悟性解锁一个新角色?

知乎上有个大孩子,讲述了自己有妹妹后的心情起伏。

刚开始知道妈妈怀孕,她没什么感觉,可等到妹妹出生,全家人围着妹妹转,她心里莫名感到害怕、嫉妒。

不仅爸爸妈妈陪自己出去玩的时间少了。

就连放学,奶奶都不去接她,而是让家里邻居顺带送她回家。

甚至,家里大人会讨论说日后要把她房间的床换成上下铺,增加多一个衣柜。

种种变化,都让她心生困惑和嫉妒。

有段时间,她一看到妹妹就讨厌,认为这个不速之客正是夺走自己一切的始作俑者。

根本不会想到妹妹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她应该为妹妹做什么。

心理学表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物权归属意识,当他认定某样东西属于自己时,只会下意识地想保护它,而不是“让”。

越告诉他“你的也是别人的”,越让他感到混乱、焦虑。

到头来,他非但理解不了父母这么做的原因,还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归咎在别人身上。

优秀教师晋小棠老师在书中讲到一个案例。

三年级男孩小波自从当了哥哥后,整个人变得和过去不一样。

一是妈妈精力有限,没办法照顾他,上学日就把他送到奶奶那里生活。

二是他每次回到家看到妈妈,都会喊“妈妈抱”。

只要被妈妈推开,责怪“你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抱”时,他就更加黏人、不听讲。

以前能做好的事,统统做不好,还常常说妈妈不爱他。

一个学期下来,不仅学习状态越来越差,连上课都不好好听讲,有次被老师检查作业,还和老师顶撞起来。

乍一看,大家都觉得小波变“坏”了。

但晋小棠老师则一针见血指出:

恰恰是妈妈有老二后对小波的疏于照顾,让小波缺乏足够的心理营养,变得没有安全和自信。

而那些顾及不到小波心情的要求,更让他感受不到妈妈的爱,觉得自己不好、不配。

很多二胎家庭,总会理所当然觉得老大就应该懂事,体谅父母照顾家庭的不容易。

却看不到每一次不经意的指责、怪罪、嫌弃,就像毒素一样一点点积压在孩子的心里。

他“知道”自己是老大,要听话,不给大人添麻烦。

但比起这些,他更在意父母爱不爱他,看不看得见他。

只要感觉被忽略,他就把弟弟妹妹视为竞争对手,故意表现得差一些,从而吸引父母的关注。

小小年纪的他,考虑不了伤害弟弟妹妹、扮演坏人的后果。

原以为凭自己的方式,能让父母多看看自己,谁知换来的依旧是父母的不理解。

表面看他表达需求的方式极端、过分,和弟弟妹妹之间的矛盾、争吵愈发激烈。

实则是他内心的委屈难以排解,无处宣泄,陷入连大人都未必能解开的恶性循环中。

儿童青少年问题专家张曼曾对32个二胎家庭做过一系列深度访谈,发现:

每个二胎家庭都没办法避免两个孩子之间的三座大山——嫉妒、分歧和冲突。

因此,苦口婆心地劝老大要学会“忍让”,懂得关心弟弟妹妹,根本解决不了关键问题。

最重要的是,给老大足够的心理营养,让他意识到父母永远爱着他,而自己“不可取代”。

应该如何做,在这里分享三个方法:

1、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老大的感受

孩子很敏感,总能从父母的变化里捕捉到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想要让他知道自己被看见、被关注,父母需要多把他放心上,多陪伴他、留意他的情绪起伏。

以前经常和老大做的事,比如睡前讲故事、和老大的独处,不要突然取消或找借口推辞。

精力分配不过来,大人之间提前沟通,做好分工,把以前习惯做的事情尽可能维持下去。

面对老大的不良情绪,比如嫉妒、愤怒,要学会接纳和理解。

在合适的时机下,坦诚地和老大沟通:

孩子的感受和反应,大多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只有父母和以前一样看见他、理解他、包容他,他会觉得自己的地位没有变化,慢慢学习正确排解负面情绪。

2、给老大一些“小特权”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

既然是老大,不妨给他一些匹配自己身份的“小特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一样玩具,老大可以先玩,然后再给老二;

一样的美食,老大可以先吃,老二晚点吃;

两个孩子都抢着要表达的时候,让老大先说,他有优先发言权。

在生活细节上满足老大作为哥哥/姐姐的权威感,他会感觉自己被重视而充满能量。

在他的意识中,他多少会知道自己是老大,得有老大的样子,要给弟弟/妹妹树立好榜样。

3、主动和老大联结,增加他的存在感

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劳拉·玛卡姆博士在《平和式教养法》中强调:

也就是说,照顾老二时,不要刻意回避老大,或者单独将他们分开。

相反,要尽可能刷老大的存在感,让他觉得自己受欢迎,是家里的明星。

比如在老二面前多谈论老大,“你很幸运,有这么好的哥哥/姐姐”;

老二单独玩耍的时候,可以说“弟弟/妹妹这时可能想你和他一起玩,我们去陪他吧”;

听到有人夸老二时,不妨插一句“是啊,和哥哥/姐姐一样”。

需要老大帮忙照顾老二时,真诚、期待地邀请老大:“妈妈需要你帮忙,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坦白说,每个老大关心的从不是弟弟、妹妹拥有父母多少爱。

而是父母的“爱分配不均”,自己是不是依旧被父母深爱着、关心着。

唯有和他保持一如既往的亲密关系,在他难过、委屈的时候给予满满的安全感。

相信在足够的心理营养和情感呵护下,我们的大孩子才能敞开心扉,接纳家里的新成员,满心欢喜享受这份难能可贵的手足之情。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李清照《声声慢》

作者 | 哎呀妈,来源:小十点(ID:sdikid)。

主播 | 一凡,电台主持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