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劳工保险局长邓明斌 导入大数据 纾困案推手

劳保局长邓明斌

劳动部劳工保险局过去给人较传统、保守的印象,但在近两年来因应Covid-19疫情,劳动部劳保局长邓明斌挺身而出,率同仁配合各部会的纾困,以多年累积的劳工保险资料,精准地分辨出纾困对象身份,让劳保资料走向大数据、也替劳保局的数位化写下新页。

邓明斌1997年进入当时劳委会劳工保险处,超过20年,熟稔劳工保险法令,2017年担任劳动保险司司长后,着手规划《劳工职业灾害保险及保护法》单独立法,亲自走访各地、聆听各界意见,在完成草案预告后,于2019年7月中更从保险司转入劳保局。从法制规划走进实务应用,邓明斌说,当时他帮自己设下三个目标,包括协助完成职保法的相关子法、提升劳保局数位服务、以及对劳保局同仁进行业务优化的教育训练。

进入劳保局后,邓明斌从实务面开始参与职保法相关子法立法,让劳保局参与实务第一线同仁意见也能纳入修法、并顺利推行上路。孰料,一场新冠疫情打乱全世界脚步,也让劳保局于2020年接下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回忆2020年时,行政院第一次推动大型疫情纾困,劳动部首要任务就是要精准地找到符合纾困资格无一定雇主或自营作业劳工。「第一时间就想到运用劳保局投保资料库」,邓明斌说,与劳保局同仁讨论大方向后,迅速建立SOP,劳保局收到劳工赴工会登记帐户资料后,即进行投保资料比对,第二天完成财税资料比对、传送名单与帐户资料给土地银行,第三天上午土银就会把纾困款项汇入劳工帐户,「只花三天,钱就火速发给劳工」。这就如同他的行事风格,相当规律、严谨且有效率。

只是谁也没想到,2021年5月时,爆发严重本土疫情,行政院决定再开纾困方案协助全民度过难关。邓明斌坦言,行政院下达指示,除要从速从宽,还要各部会想办法不得群聚,「比前次任务更困难」。

邓明斌说,用前次申请资料为基础比对新年度财税资料,剔除少部分不符资格后,决定大胆、直接发放入劳工帐户,也就是公告后三日,纾困款项直接进入100多万人帐户。但最困难的是,「今年还有80几万新增被保险人」,他决定在劳保局设置纾困专区,开放民众查询是否符合资格以及登录金融帐户。

网路壅塞是大家最害怕的问题,所幸在行政院政委唐凤协助及业务组与资讯室努力下,建立分流及排队机制,顺利化解危机。「三天拿到纾困金」的SOP,普获「超高效率」的好口碑。

不只协助劳动部三大劳工纾困补贴作业,包括交通部、经济部、卫生福利部、教育部、文化部、农委会等八大类纾困方案,甚至经济部针对无统一编号且有投保职业工会自营作业劳工兑领振兴五倍券身份认定,都是靠劳保局资料库资料才顺利推动、精准掌握到每一个劳工是否符合资格,可说是纾困背后的最大功臣,也是劳保局首度在投保与给付业务之外,参与不同的大数据作业。

劳保局官员透露,倘若没有邓明斌严谨建立流程、给予业务组与资讯室同仁空间发挥、甚至在紧急时刻愿意当机立断花钱添购频宽,这项纾困艰巨的幕后工作,将会是不可能的任务。

邓明斌即将在明年1月届龄退休,他在任内将劳保局成功拉上大数据、数位化之路,让外界一点一滴看到不一样的劳保局,未来也期许劳保局会持续将创新科技应用在核心业务上,提升行政效率与服务品质、持续落实智慧政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