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荣集团 启动专业经理人接班

李谋伟目前还担任铜箔厂荣科董事长,依循此一交棒专业经理人原则,不排除后续也将一并请辞荣科董座。

李谋伟表示,基于长期永续经营及全球国际化发展,集团朝所有权、经营权分开的经营模式实为合宜布局,未来自己仍会以大股东、董事身份,一同守护、支持集团发展,并借此积极推动年轻专业经理人的培接班、训计划。

李谋伟强调,虽然自身将董事长职务交由专业经理人,但对先前的高雄气爆事件的所有官司、处理责任都不会有所推卸,会负责到底。

以下为李谋伟致员工公开信摘要....

各位亲爱的同仁,

我动手写这封信的时间,正好是7月31日,是全台湾、整个公司还有我个人都难以忘记的一天,心中百感交集。所以生平第一次,我想用比较多的右脑来写这封给大家的信。

高雄气爆是个不幸的悲剧,虽然责任还在厘清中,但我们已经学了很多,三年来相信同仁们都历历在目,除了要把自己的工安做得更好之外,我们也学会要更怜悯谦卑,同时不要忘记企业也是社会的公民,我们有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因为这样的心,在许多善心人士协助之下,一年内签订了台湾史无前例的三方和解协议,避免受难者与家属冗长的诉讼等待煎熬,让他们能早日回复平静与展开新生。

大家一定不只一次听我提过,我期待LCY未来要做一个国际级的企业,其实我们一度有机会跨出更接近这个目标的一大步,但是气爆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整理检视我们自己。

是啊!气爆改变了很多的人和事。

那么,经过这次的事件后,公司的下一步是什么?我人生的轨迹又会如何转变?

1980年我中断在美国的研发工作,去念Stanford MBA,并且开始半工半读参与荣化公司的事务。1982年回到台湾工作,偏离了我原本希望的生活轨迹,短暂参与林园厂建厂工作后,即转做经营企画(Business Development),参与公司业务与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36年来,工作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资深的工作狂,我也非常骄傲李长荣化工在所有同仁兢兢业业的共同努力下,有着显著的成长。

但气爆事件告诉我,除了经营一个企业成功外,我还有更多的事情应该把握时间,在我有生之年完成。所以,公司和我个人未来都会做一些改变。

首先,在今年8月11日的董事会之后,我将不再担任李长荣化工董事长。李长荣化工董事长职务将交由洪再兴(TH)先生担任,并由刘文龙(Vincent)先生出任总经理,交棒给专业经理人,由他们二位共同带领李长荣化工继续追求我们不变的目标,而我将留在董事会中以个人工作经验,辅佐两位经理人做好公司转型的重大工作。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这代表我们将朝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立的管理方式,由专业经理人负经营之责任,而董事会则监督经理人、同时向所有股东负责,这是绝大多数值得尊敬的国际企业所采取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是李长荣化工迈向一流国际级公司的必经之路。

过去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之下,李长荣化工拥有顶尖的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但我们更需要培养出国际级的人才,才能完成我们的大梦想。我们会投入更多资源,让企业走向年轻化,让年轻的同仁有更多磨练的机会,未来这样的模式将在李长荣集团的各个公司逐步推动,也意味着专业经理人将拥有更大的舞台、年轻人在经营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我深深认为,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是李长荣集团的未来。

其次,我将投入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公司制度与文化的建立、重大经营与投资策略制定、人才的养成以及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将参考一些国际企业之做法,由公司不同职能的资深干部组成集团层次的永续经营委员会,作为各个公司与专业经理人的咨询顾问,传承宝贵的经验。

如果以自行车的团体赛作为比喻,过去我会是破风冲锋的车手,想要一肩扛起所有的成败;而未来,我更想做一个教练,与各位共同享受团队成功的过程。

目标不变,但是格局更大,而且完成目标的心态改变了。

至于我个人,空出的一些时间,会努力重新列出人生的待完成事项,像是多多学习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寻找和辅导更多值得投资的新创事业,做好Stanford和MIT各母校的学院咨询董事,保障更多台湾优秀学生的入学资格,重拾一些我个人喜好的运动等等。

最后,我深切的希望各位同仁也跟我一样,从这个事件中有所体悟,社会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再仅只是公司的成长及财务报表上的损益。

让我们一起让李长荣集团不只是一个国际级的公司,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

与各位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