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颖写小说 16年再磨一剑

李佳颖(右)新作《进烤箱的好日子》由自转星球出版,社长黄俊隆(左)回归编辑角色认为做文学书就是某种使命。(邓博仁摄)

《进烤箱的好日子》是一本追杀小学同学,对战他人记忆的回忆录,同时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自转星球提供)

16年未出书,语言学博士李佳颖终于有了新作《进烤箱的好日子》,希望得到「这个小说好看」的赞美。(邓博仁摄)

一出手就拿下小说新人奖首奖,却有长达16年的时间未有新作品,李佳颖以《进烤箱的好日子》回归,一样简单、精准的语言风格,却不再是短篇小说,这回她「容忍」自己长篇地写生活,也允许「我」的口吻出现在小说中。易于亲近是她的游戏设定,然而每一扇门后出现的不只是好玩,还要让人透过门缝,好奇创作者到底是如何创作?

不想当说教的作者

婚后旅居波士顿,儿子出生那年正是李佳颖上一本著作《小碎肉末》出版的同一年。总是在被问到「还在写作吗?」想起自己电脑里开的文字档,回说:「有啊!我有在写!」对她而言这16年的状态就是「生活」。「生活并没有停下来,在生活里会经历很多。」包括没有写作的状态,包括孩子的成长,包括生活的环境是多元族群。李佳颖的文字档一直在那里,一句句地纪录着「会有很多时候觉得还蛮值得写成一篇小说的,像灯泡的东西在那里」,尽管并没有任何一句发展成小说。

李佳颖的文档就像闪耀的游标总让人期待着未完待续,她自己在停笔多年后再回头看文档「总觉得怪怪的,这不是我的故事,我也不喜欢在小说里透露太多『自己』,但怎么看都像我的口气,我的想法。」她也打趣作为读者,每每看到小说里有甲、乙、丙、丁各种角色「但都是作者跑出来,作者在说教」时,总是不置可否,她自问:「有什么方法不要这样吗?」她回答:「有的,就是要不断地debug」。

学习容忍有废话

《进烤箱的好日子》故事由已成年的主角,小说作者阿丹决定写回忆录,为了写自己15岁前的故事而一一告知、联络过去的同学好友。回忆录由友情、爱情、家庭、女孩的第一次生理期等成长和生活细节串成,是李佳颖一直想写的前青春期成长故事;在形式上则借由主角写回忆录,以及写回忆录所遇到的难题与查证,双线交错反思小说与书写语言的真实性,也讨论创作者在写作上会遇到的事。

「小说的趋势似乎是,若不是工作却写工人,别人就会说你『挪用』,所以倒不如写自己吧。」小说的真实与虚构一直是文学创作讨论的议题,李佳颖借着写回忆录这样的形式,用来讨论创作,「也看看想写的东西和别人会看见的东西,中间的落差。」过去写短篇小说而今首次尝试中长篇,李佳颖认为最不同的是「要容忍有废话」。

「短篇的每一句都应该可以呼应每一个段落、某一个情感,一句废话都不能有。」作为自己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李佳颖习惯不断重读作品并且一直删文,但长篇的「废话」某方面而言是美学、风格的积累。除了学着容忍「废话」,这次创作《进烤箱的好日子》也尝试「不任性」。

「以前写小说是任性的,只写我想要写的,用我想表达的方式;但这次的故事是先把读者放在心里,读者的面目很清楚,是想写给国、高中生看的。」为了让前成年人对小说感兴趣,此次小说的腔调和过去也很不同,「要节奏快,幽默,要能是他们好奇的东西,写到最后其实很好玩,好像真的是那个年纪的小孩。」

简单就不易过时

不变的是李佳颖的文字一贯地简单,她喜欢用简单的语言说复杂的故事。然而在今日网路充斥哏图、迷因,动辄公审、负评的时代,创作和创作心态是否更难拿捏?李佳颖一贯轻松地认为哏图、语录句型被当游戏般广传、接力,也是一种才能。「在社会语言学中有『community practice』一词,语言其实是社群的集体练习。」语言学博士平日不经营社群媒体的李佳颖,实乐于接受、观察着种种当代语言文化现象。

有趣的是,李佳颖不断打磨,精准地希望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书写,「因为简单就不易过时」;但也借由小说诉说:「任何影像,声音,文字,广义的记录都是一种对上帝的亵渎,一旦有了不朽的念头,大家都得进烤箱。」由美国诗人普拉丝把头放进烤箱的自杀方式,幽微地反射写作者的心情,特别是在在数位足迹时代。

李佳颖透过小说带来的诸多拷问像是搔在脑门上的痒,有点被戳中的痛快,但她更在乎的则是像网路迷因好不好笑?有没有哏?「『这个小说好看』就是对这个作品最棒的赞美。」李佳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