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磨一剑 吴兴国巧中生妙

国家文艺奖得主吴兴国(左),推广京剧30多年,一心为京剧找出路。右为嫡传弟子朱柏澄。(邓博仁摄)

国家文艺奖得主吴兴国,推广京剧30多年,一心为京剧找出路,他表示,传承京剧、编创新编京剧,最重要的事情仍是要把基本观念想清楚,「基本学好了,熟能生巧,巧还不够,还要到达妙的境界,那就是极致了,这可能一辈子达不到,但一定要把这标准放在心中才是。」

炎热的夏天,吴兴国带着3名弟子朱柏澄、李轩纶林启豪,在排练场上,围成一圈,一句一句教唱、示范,像是家庭教师,也像是运动场上的教练练武戏时,要弟子一遍又一遍地从头来过,从中体会身段的要领与诀窍。吴兴国表示,「表演是在舞台上琢磨出来的事,老师能示范,但自己还是要多体会,一定要勤劳,多上台,熟悉了才能生巧,到达巧,就能再追寻更高境界了。」

改编《马克白》受好评

1986年,吴兴国改编莎士比亚《马克白》,推出新编京剧《欲望城国》,结合西方剧本东方京剧,被传统京剧界视为离经叛道,但却闯出一条路,为艺文界投下震撼弹,编舞家林怀民当时推崇:「舞台上好像冒了烟,观众们热血沸腾。」这部作品成为台湾第一部受邀登上英国皇家剧院法国亚维侬艺术节的作品,受到国际赞誉

吴兴国表示,传统的训练根基,「当你按照传统规则,扎扎实实地学习过,按照那样严谨的节奏,控制住自己,之后要以此变化创作新戏时,你已经有经验了,要加入不一样的故事情境文化背景,会更有空间。」

心中时时锣鼓点

吴兴国认为,传统戏曲的锣鼓点,是很好的训练,心中时时有锣鼓点,更是一名传统戏曲演员很大的优势,「锣鼓点的变化,是为戏剧服务,但习惯了锣鼓点,假如有一天要演一出没有锣鼓点配合的戏,那该如何?我认为,那样的锣鼓点存在于演员心中,心里节奏感,可以好好掌握剧情的铺陈。」

吴兴国表示,他很乐意教学,但最怕只是来看看京剧是怎么一回事,耐不住磨练,还没想好自己要什么的学生。不过,即使是上了舞台、成了角儿之后,吴兴国认为,还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当你在舞台上,观众对你喝采,你内心还是要有标准,自己真的扎实做到标准了吗?永远都要有第三只眼睛,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自己的表现才行,不断琢磨自己,是京剧演员一辈子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