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张国荣等巨星都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真的难以治愈吗?
7月5日,天后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自杀身亡。她的歌声陪伴了至少一代人长大,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个噩耗。
对于广大抑郁症患者、家属来说,这个消息更是沉重得几乎令人绝望:
李玟那么富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美国都拥 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她的抑郁症也没治好,最后以自杀结束一生。那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还有治吗?下一个悲剧会不会就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在李玟去世的第二天,“抑郁症真的难以根治”这个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抑郁症真的很难治好吗?难得连天后李玟都拿这个病没办法吗?
上周,我们分析了李玟罹患的极有可能是“微笑型抑郁症”。
前天,我们还深入分析了李玟和李玟的二姐因为不幸的童年经历,都有一定的“恋爱脑”问题。
而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想谈一谈抑郁症是不是真的那么难治,为什么像李玟、张国荣等巨星级的人物都没能治好。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患者、家属们最最关心的:抑郁症到底能不能治愈?怎样才能彻底治愈?
01、很多专家说抑郁症难根治,这是真的吗?
对于抑郁症患者、家属群体来说,他们得到的信息可能是比较“割裂”的。
一方面,他们能在网上看到很多抑郁症康复的新闻。比如任正非曾患有抑郁症,严重的时候还有过自杀念头。但如今任正非已走向康复,并带领华为成为世界500强!
又比如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曹林,他曾经患有抑郁症和重度糖尿病,但后来他通过治疗和跑步相结合,两种疾病都康复得很好。他还撰写了《奥森日记》一书,被称为“中国版的《跑步圣经》”。
而且,李玟的二姐李思林其实也曾经罹患过抑郁症。但她在姐姐妹妹、母亲的鼓励和陪伴下,很可能也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她最后康复了,现在面临妹妹的死讯,也能坚强地接受、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报道称有抑郁症患者通过中医疗法、唱红歌、信教等方法走向康复,比如温州瑞安的农民范多得就通过跳“鬼步舞”治好了“抑郁症”,前几年一度成为网红。
虽然这些“治疗”抑郁症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不一定适合所有患者,但客观来说,这至少会给人一种感觉:抑郁症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现实中又有很多抑郁症患者久治不愈,病情总是反反复复。他们不下一次问精神科大夫:“这个病到底怎么才能治好?”
很多大夫会这样回答:“抑郁症很容易复发,如果复发3次或以上,就必须终身服药。”连我国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也公开说过,“抑郁症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
一边是国内的权威专家说抑郁症会慢性化,另一边是不断有抑郁症患者康复的社会新闻,到底该信谁的?
从客观来说,这两种信息并不对立。前者代表的是以主流精神科为主的临床观察,而后者则代表了一个个患者个体的不同康复路线。
主流精神科认为抑郁症容易复发、慢性化,这是来自于大量的、长期的精神科临床观察和统计。大夫们发现,即使抑郁症患者们坚持服药、复诊,但大部分人都出现了多次复发的情况。而且复发的次数越多,以后还会复发的风险就越高。
基于这方面的观察和统计(相关统计数据还得到了循证医学的支持),所以精神科大夫会建议,复发了3次或者3次以上的患者最好终身服药,这能够降低后续复发的风险,即使复发了,严重程度也相对可控。
但这里有个前提,这些被纳入统计的抑郁症患者主要是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是零。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都只能控制症状,难以触及抑郁症的根源。
而且,无论是精神科药物治疗,还是物理治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副作用太大,反而会令患者的情绪更糟糕。比如,部分青少年患者服药后会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状态,但很多青少年患者非常看重学习,他们会觉得吃了药反而更糟心了。
还有很多女性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代谢紊乱综合征,体重上涨得很快。她们中有很多人本来就对自己的身材很自卑,结果药物副作用让她们更胖了,她们非常绝望、难受。如果她们还因为吃药发胖而遭受他人嘲笑、欺凌的话,甚至会形成新的心理创伤。所以,如果光靠吃药和接受物理治疗,抑郁症患者确实难以走向真正的康复。
有的患者还会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很多人本来抱着较高期待,但逐渐发现效果也不大。各个心理学流派都对抑郁症的形成原因有一套自己的说法,不同流派之间的说法不同,而且都只停留在人的外显记忆层面,无法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无法解决疾病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根源。
所以,主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实际上是比较低效的,还是难以帮助患者解决情绪症状。
主流精神科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症状,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又无法解决抑郁症的心理根源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抑郁症确实是难以治愈。
02、抑郁症患者能不能走向康复,关键看这个因素
既然上面说抑郁症难以治愈,可为什么现实中又有那么多患者走向了康复?
这关键在于,他们通过一些方法,在有意、无意中解决了抑郁症的心理根源问题。
我们对大量抑郁症患者进行过系统化的、深度的临床心理干预,通过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我们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去寻找心理根源。
我们发现,抑郁症最初的主要病因是心理社会因素,是患者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且不断自我否定所致的。而所谓的“神经递质浓度异常”“海马体受损”只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形成后,导致大脑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是疾病的中间环节。
而抑郁症能不能真正地走向康复,关键就在于患者的主要叠加性心理创伤能不能得到修复,患者能不能纠正过分自我否定的错误归因模式,并掌握更理性的综合性归因模式。
我们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会使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对抑郁症患者的主要叠加性心理创伤进行精准化修复,患者的病情会大幅度缓解,甚至立竿见影,如果有服药的话,也因此可以快速减药。
然后,我们还会帮助患者建立综合性的归因模式,消除学习障碍(对于学生患者而言),提高逆商(AQ),并帮助患者、父母重建融洽的家庭关系。患者不但能真正康复,后续复发的风险很低,甚至会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睿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码从技术层面来说,如果抑郁症患者的主要叠加性心理创伤能得到修复,逆商(AQ)得以建立,家庭系统得以重塑的话,哪怕是已经多次复发,病史较长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也能真正走向康复。我们在临床中已有大量的成功例子。
当然,我们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只是其中一种康复手段,不是唯一一种。
很多新闻报道里的抑郁症康复者,他们虽然没有接受我们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但通过其他方式修复了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纠正了错误的归因模式,这是他们能走向康复的真正原因。
比如上面提到的李玟二姐李思林,她3岁丧父,妈妈一个人要养活她们3姐妹,她肯定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成年以后,她还有一段只维持了4年的婚姻,期间屡屡被前夫伤害。
李思林离婚后,很快就罹患了抑郁症。她说自己后来是在妈妈、姐妹的陪伴、鼓励中逐渐康复的,没有提及是否有接受精神科治疗。
这个“陪伴、鼓励”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她是通过融洽、温馨的家庭关系,逐渐修复了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不再自我否定。也不排除她同时也接受了规范化的精神科治疗,或寻求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而且,她及时与前夫离婚,这是明智的决定,起码避免了不良的婚姻关系继续带来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李玟同样婚姻不如意,同样罹患抑郁症,为何她就不能在家人的陪伴下逐渐走向康复?关键因素还是要看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能否及时得到修复。
李玟与二姐,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玟出生时父亲就已经离世了,在成长过程中完全缺乏父爱,比姐姐们更加缺乏安全感。而且她很早就成为明星,出道30年来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又因为工作跟家人聚少离多。
后来她选择另一半时又遇到“渣男”老公乐裕民。因为两人迟迟未能办完离婚手续,李玟又是国际巨星,所以每次乐裕民“拈花惹草”被拍照片时,新闻报道都会将他跟李玟扯上关系,李玟一次次遭受伤害。
所以,李玟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二姐李思林多得多,也未能及时避开不良婚姻带来的负性刺激,不断形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又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她很难长期待在家里休养。
李玟的主要叠加性心理创伤一直得不到修复,病情也就一直难以稳定,这是其抑郁症难以真正康复的主要原因。
03、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才能看到抑郁症的主要病因
可能很多人看完以上的分析后仍半信半疑,甚至有些读者会认为这难以置信:
“最权威的精神科机构和专家都说抑郁症病因不明,你们凭什么说抑郁症的主要病因就是心理社会因素?”
这样的疑问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一开始我们发现,当在深度催眠下找到、处理了患者过去的负性经历记忆后,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大有好转,疗效甚至是立竿见影,我们也觉得非常神奇,也不明白这背后的科学原理。
直到我跨学科学习脑科学和认知神经心理学,了解到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这两个理论,才找到了这个“神奇”技术的理论支撑。
传统记忆巩固理论认为,记忆一旦巩固形成,便难以改变。但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当已巩固的长时记忆被重新唤醒、激活后,可进入不稳定的状态,在大约6个小时的时间窗内,可通过药物或行为干预的方式,将原始记忆增强、减弱或改变,然后重新巩固下来。
记忆再巩固理论成为了目前记忆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有专家提出,如果将这个理论的发现对病理性记忆(如成瘾性记忆、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中的恐惧记忆等)进行处理,原有的病理性记忆将有望被改变或者消除。
2012年,中科院院士、北大六院院长陆林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提出了“条件性线索唤起—消退心理学”方式,研究发现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消除病理性成瘾记忆的再现。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
不过,目前国内外关于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理论的研究,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阶段、甚至主要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而我们机构已经开始应用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而且技术已经成熟。
而我们上文说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其实就是病理性记忆中的一种。当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找到症状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予以高效化、精准化的修复,引导患者形成新的、积极的认知,也就是进行有效的“记忆再巩固”,抑郁症症状可大幅度好转,甚至被消除。
而且,这些叠加性心理创伤有很多储存在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患者已经想不起来了,一般情况下难以激活和处理。但在深度催眠下,这些深层次的病理性记忆能被精准化“唤醒”,并进行记忆再巩固。
利用这个方法,我们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已经有大量成功康复的例子。也是从这些真实案例中,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
“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病理性记忆,具体来说是患者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不断自我否定所导致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 我们认为“精准精神心理学”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能够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抑郁症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并精准化地进行记忆再巩固。与传统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相比,这是质的飞跃与发展!
其实不止抑郁症的病因,我们对双相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等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都有了深入的认识,这得益于我们践行了整整19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进入了人的内隐记忆层面。
虽然国内有很多精神科专科医院实力雄厚,规模庞大,但绝大部分医院对精神障碍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不重视。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只懂精神医学,不懂科学心理学,更不懂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的理论和技术。即使部分大夫有一定的跨学科,但对于人的心理活动的了解也很难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所以他们很难在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上获得突破性的发现。
庆幸的是,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在发布我国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情况时,就强调要在全国推广多学科诊疗。今年6月,我们所处的广州也印发了《广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称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三级医院都要提供多学科诊疗门诊和住院服务。
现实中,有的三甲医院对于疑难杂症会采取“大会诊”的模式,不同科室的医生参与其中,共同为患者提供诊疗,其实这也是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体现。但因为不同医生之间掌握的知识不同,很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如果一个医生能够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尤其是高效的知识,将高效的知识融会贯通,高效地整合梳理,就能为患者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多学科诊疗(MDT)。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整合多个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但容易实现创新,还更容易将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深入,发现问题的本质。
这一点在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中尤其明显。我横跨了儿科学、麻醉学、精神医学、科学心理学、成瘾医学及教育学等领域,这令我在探索精神心理障碍病因的过程中有了更全面的视角,也更容易找到背后的真相!
当然,国内有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很重视疾病背后的心理因素,在诊疗中也会结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多学科诊疗(MDT)的体现。但他们掌握的仍主要是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无法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进行记忆再巩固,所以仍然相对低效。
所以,希望更多的精神科大夫能够积极学习,拓宽认知边界,具备多学科诊疗(MDT)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为更多患者及家属带来希望,为精神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加速度,尽量减少李玟自杀身亡这样的悲剧。
我也希望广大大众,尤其是抑郁症患者、家属们不要人云亦云、对抑郁症感到悲观、消极,当然,也不能对抑郁症掉以轻心。
如果患者接受了规范化的精神科治疗、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但疗效不佳,这不是这个病难以根治,而是患者、家属还没有看到抑郁症的心理根源,还没有有效地修复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患者甚至有可能仍在不断遭受负性刺激,形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对于学生患者来说,家长应该尽快学会“自我家庭治疗”,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营造融洽、有爱的家庭气氛,逐渐修复孩子的主要叠加性心理创伤,这能帮助孩子更快地走向康复,避免发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