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娜入选23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

近年来,李晓娜的研究主要围绕全固态锂电池方向,发展了多种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以及非金属多硫化物电极材料如富硫相的磷硫分子、富硫相的硒硫固溶体。有效利用二次电池储存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是践行基于“双碳”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针对全固态电池面临的世界性技术瓶颈,开发突破 400Wh/kg 大容量高安全性全固态软包电池,具有风向标意义。针对固相离子传导行为等关键的科学问题,李晓娜以实现高稳定性和高离子电导率共有的电解质材料及高能量密度、与高性能共存的全固态电池为突破口,从电解质材料、金属锂负极及高能正极、全固态电池新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固相传导行为方面,她基于对固态离子传导模型的解耦,提出传导过程中迁移熵效应。在固态电解质材料方面,她绘制了卤化物电解质材料体系的结构相图,全面厘清阴离子密堆积型卤化物电解质材料的成相规律与离子传导规律,开发了多款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超低成本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体系方面,她联合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单位,实现了基于卤化物体系全固态软包电池的试制和技术突破。

入选理由:通过研发新一代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和揭示其固相离子传导等行为规律,拓展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卤化物体系的技术路线,大幅提升了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性能。

编辑: 金计玮

责编: 张纯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