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管理角度评eTag

洛杉基

国道电子收费系统(ETC)历经人工收费、红外线侦测扣款,直到今天的微波eTag系统等三代的演进,收费方式也从计次收费进化到计程收费,台湾的国道收费系统总算可以跟上时代潮流

照理说民众应该给政府掌声才对。但是如今的eTag却因为建构过于仓促,弊端丛生,引起极大的民怨

自2005年远通以十分落伍的红外线侦测扣款系统参与政府标案,就让人跌破眼镜。如果与其他竞标单位采用先进的微波收费系统相较,远通的承包费用自然低廉许多。而事后又因为标案爆发收贿弊端,官员遭起诉,经营权被法院撤销。但远通徐董神通广大,竟然可以得到当时行政院长谢长廷的力挺,而得以继续经营。后来因为车主使用ETC的意愿不高,宁可使用人工收取的回速票,还屡屡受到交通部的警告裁处巨额罚款。但是远传似乎没有缴交罚款的意愿。

其实这就是第一个警讯。表示远传的经营、推广、维护能力、负责态度都有问题,然而交通部竟然视若无睹,还让他们继续让远通经营第三代收费系统,就有明显的疏失。

虽然微波eTag系统已经在世界各地使用许久,但在台湾还是第一次。这个eTag系统除了需要布建车型辨识模组车道感应扣款模组、车道执法模组、录影存证模组等,扣款储值还需要上云端手机连接,系统不可谓不复杂。从车流资讯流到金流,一环扣一环,丝毫不能出错。

照理说,这个复杂系统在施行之前,必须要经过一再的反复测试,直到所有可能的错误因素都排除之后,才能宣布全面实施。但是eTag仅试行数个月就仓促上路,并冒然将所有的收费站拆除,辞退所有的收费员,让人觉得远传在这件复杂系统上冒然躁进,必然是问题不断,而且还无法重新开机,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科技业稍具管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任何系统在少量、短时间内试行成功,并不表示规模放大千百倍以上、长时间内,可以达到相同的准确度。即令前端感应系统十分灵敏迅速,并不表示后端的网路系统速度及容量可以消化巨大的资讯流量

譬如说,一个3G通讯网路在开放给大众使用前,必须反复接受各项测试,从实验室内一直测试到高速公路及铁路;信号传送与接收都得无缝接轨而且不断讯,并通过各项数值检验标准。通讯量从小众逐步增加到大众,从地区试行再扩大到城市,然后扩及全国。系统必须能经得起各种天候变化的考验,而且至少需要反复测试一年以上都没有问题,才能取得第三方认证,合法上路。

eTag与手机一样,都需要软硬体模组、云端、收费机制紧密配合,不但让使用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扣款资料,还需要防止骇客的侵入。让人无法置信的是,即令到了今天,一般民众的手机APP竟然始终无法登录远通网站,扣款准确度更是远低于验收标准。不知到政府主管单位如何可以准许远通全面营运,并大胆地将所有收费站一次拆除、遣散收费员?

今天eTag的乱象,恐怕是先天不足后天又失调。eTag的背后,牵涉的金额甚巨,尤其是预付款高达数十亿所衍生的利息,每年就有好几千万。这种有关经济、民生、交通、个资安全的重要系统,唯有让政府交通部接手管理,才能避免因为远传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而让个资外泄、遭受骇客攻击、影响到国家交通命脉。其严重性已经到达国安层级,岂可等闲视之?

作者洛杉基 (Rocky),博,台北市人,自由作家。如蒙转载、剪贴,需事先征求作者同意。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