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到底应不应该专注于“主权AI”

来源:环球时报

今年上半年,在标普500指数的大多数成分股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英伟达股价累计上涨149%。与此同时,英伟达提出的“主权AI”概念也引起更多关注。在该公司看来,“主权AI”将成为下一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会把产业规模带入新的量级。然而,“主权AI”也可能偏离其初衷,导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加不均衡,更加碎片化。

所谓“主权AI”,是指由一国政府驱动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英伟达高层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主权AI”是大势所趋,需要受到本国主权控制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进而实现本国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特别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少国家希望通过“主权AI”来提升战略自给自足,减少对外部技术和数据的依赖,在全球AI竞赛中获得竞争优势。

在支持者看来,“主权AI”能够实现三大作用。一是提升数据安全和主权。通过建立政府所有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政府能够安全处理最为关键的公共数据,避免数据外泄及被别国获取。以此为基础,就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提升社会治理效率,提升本国竞争力。二是促进本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创新。政府可以将拥有的算力向社会和企业开放,降低其前期投入成本,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和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增强国家竞争力。通过建立“主权AI”,政府和决策部门能够更加直接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进而设计更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智库和国际规则。

然而,实现上述正面效果的前提,是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算力中心和一整套后期维护服务。当今世界,仅有少数公司有能力提供“主权AI”的技术解决方案,英伟达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概念给英伟达的未来成长性提供了一个更加宏大的叙事,即该公司不仅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也将成为给多个国家提供“主权AI”解决方案的最佳服务商。

对于一些中小国家而言,“主权AI”尤其具有吸引力。这些国家普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巨头,其算力市场多为外国企业所占据。“主权AI”似乎给了这些国家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具有较强转型动力的中东国家即成为推动“主权AI”最为积极的一股力量。3月,沙特阿美宣布投入上百亿美元,筹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虽然“主权AI”的故事看起来很美好,但这个故事还有3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一,围绕“主权AI”的军备竞赛。由于投入巨大,任何一国在推动“主权AI”时都不仅着眼于国内市场,也希望本国算力中心有一定辐射效应。这将激发与其相邻国家的不安感,促使其建设更为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这种竞赛难有尽头,并且脱离了“主权AI”带动本国产业孵化的初衷。

其二,“主权AI”的生态碎片化。“主权AI”将驱使政府在算力、数据处理上采取更严格的本地化要求,鼓励发展基于本国语言的算法和大模型。这将让一国的人工智能研发资源更加分散和碎片化,无法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和产业集群。

其三,“主权AI”的“南北”差异。英伟达、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的市值已经超过不少致力于推动“主权AI”国家的GDP。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很难依靠“主权AI”重新夺回本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动权,形成国际竞争力。它们的“主权AI”发展仍将由上述科技巨头控制,并且可能成为这些企业延续领先地位、扩大“马太效应”的垫脚石。

“主权AI”的故事很诱人,其内在逻辑却还有不少难以自洽的地方。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能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兼顾发展主动权、本国主权安全和国际竞争力,避免成为科技革命的落伍者。这一心态下,科技革命往往很可能会推升不少国家的“技术主权”意识和技术民族主义。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曾反复出现。

事实上,每一轮科技革命都是前一轮科技全球化持续激荡后的质变,科技革命中的领先国家和企业也往往是营造开放生态、汇集全球资源的先行者。从这一规律看,专注于“主权AI”可能与抓住科技革命浪潮的目的背道而驰。(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