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分子都崩解!极恶劣环境 竟发现「类地行星」形成
原行星盘 XUE 1概念美术图。(韦伯太空望远镜, 美术图ESO)
德国天文学家又惊又喜!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发现类地行星在极为苛刻的星系环境中形成,那里无时无刻都存在着能够破坏分子结构的超强紫外线辐射轰击,研究发现龙虾星云(Lobster Nebula)中至少存在一个足以形成行星的盘状结构,并且拥有岩石行星的基本组成成分,这项研究目前已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据《天文学》(Astronomy)8日报导,NGC 6357又名龙虾星云,充满了受到大质量恒星影响的星云气体和尘埃细丝。这个星云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约5500光年,里头有许多大质量恒星而且他们靠得很近,其中包含一个十分著名的「疏散星团」Pismis 24,有许多大质量的恒星挤在一起嵌套在Pismis 24当中。
可想而知,一大堆恒星靠在一起的地方,各种辐射都是毁灭性的,然而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最新观测发现Pismis 24当中存在一颗年轻、类似太阳的恒星被尘土飞扬的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c)所包裹,而行星正式从原行星盘当中所诞生的,而这颗恒星被夹在2颗大质量、明亮的恒星附近,这颗恒星向该区域轰炸的毁灭性的紫外线辐射。
尽管环境严酷且混乱,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原行星盘(命名为XUE 1)的内部区域似乎与较为平静、质量较低的星形成区域中的恒星盘没有太大区别。这种相似性表明,即使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岩石行星仍然能够形成。
这是首次研究外部辐射对大质量星形成区域中,原行星盘的影响。这一发现现在可以进一步提供有关岩石行星形成环境类型的线索。
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MPI)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克劳迪娅(María Claudia Ramírez-Tannus)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个结果出乎意料且令人兴奋!它显示出在我们银河系最严酷的环境中,形成类似地球的行星和生命的基本成分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
由于紫外线辐射可以将分子分解,研究人员不确定岩石行星的基本组成成分是否能够存活。但红外线仪器观测到了XUE 1中仍然富含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炔、氢氰酸和结晶矽酸尘(crystalline silicate)。这是目前首次在类似恒星团中的条件下被观测到,而且特别是结晶矽酸尘对于形成岩石状、类地行星是一种基本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