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走高!猪肉价格为何大涨?

猪肉,是老百姓菜篮子里的重要消费品,也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据农业农村部监测,5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连续走高,6月份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4.7%,同比上涨15.3%。6月12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55元/公斤,比端午节前涨1.6%,较一个月前涨20.3%。

“猪肉价格在连续15个月的持续产能去化影响下转为上涨,猪肉价格表现为'淡季不淡'。”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据了解,在北京市朝阳区一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现下普通猪肉11.5元/斤,五花肉14元/斤,排骨20元/斤。“猪肉全涨价了,已经连续涨了十多天。”据北京某超市一销售人员介绍,短短几天时间,超市内原本29.9元/斤的肋排涨到了35.9元/斤,一斤涨了6元。

猪价缘何反弹?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主要是因为供需形势改善。

从生产端看,在市场引导和产能调控共同作用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去年起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0850万头,环比减少5.9%,同比减少5.2%。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9455万头,同比下降2.2%;猪肉产量1583万吨,同比下降0.4%。1月份至4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10938万头,同比增长2.3%。从出栏活重看,虽然高于上年同期,但环比小幅下降,说明中大猪存栏量有所下降。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带动生猪生产适应性调减,生猪供应过剩局面基本上得到扭转,供求基本上实现平衡。从猪肉进口来看,1月份至4月份,肉类及杂碎进口222万吨,同比下降12.6%。其中,猪肉进口34万吨,同比下降48.4%,猪肉单月进口降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猪肉进口大幅下降,冻品库存也逐月减少。全国猪肉供需关系5月份开始明显改善,带动猪价5月中下旬开始明显反弹。

对于这轮猪价上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近期能繁母猪存栏量比前期有所下降,但并没有下降到缺猪的程度。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表示,猪价上涨可能与养殖场部分惜售有关。生猪供应过剩的局面基本上得到扭转,肉价回升到养殖场摆脱亏损的水平,但上涨空间可能不会很大。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商户表示,推动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有所下降,使得生猪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再加上养殖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增加,造成了近期生猪供应偏紧、价格走高。

朱增勇预计,下半年全国猪价将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随着生猪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三季度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生猪养殖将会持续保持盈利。

本文源自:中国经济网

作者:熊丽 黄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