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缓解就看大选

(图/本报系资料照)

纪念「辜汪会谈」30年之际,两岸应深思今后30年可能发生的问题。30年前的台湾,正处于经国先生之后一个新的时代,台湾进入多元化的民主时期,强劲的经济发展,使台湾的企业界及中产阶层除了面向全世界外,对于中国大陆这块未曾经营的处女地,产生新的憧憬及希望。同时因为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纸,一种扎根乡情的「本土化」思维在台湾蔓延。30年后的台湾,已完成了民主化的初期阶段,但也进入了民粹的时期。

「本土化」的发展掺杂政治因素后,成为台独的温床,加上现在的执政党采取的是否定「九二共识」,实施「去中、反中、抗中」的政策,在学校的教育上,视中国为外国,台湾迈向新加坡化的可能性增高,两岸关系目前是处于30年来最低潮的时期。

30年前,美国与中国大陆正处于友好阶段,「交往与接触」是美国对中国大陆的主要政策。对两岸关系,美国采取的是鼓励双方进行积极及建设性的对话。但30年后的今天,尤其是2017年以后,川普与拜登两位总统采取对中国大陆几乎全面性的围堵、遏制政策,企图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限制其科技、经济、军事发展,使美国保持对世界的独霸,制定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秩序。

目前台湾的执政党采取对美「一面倒」的政策,使台湾成为美国在东亚遏制中国大陆的前沿,用各种方式挑衅北京的红线,此即是目前台海危机的主因。新冠疫情过后,两岸之间的人员来往有新的契机,在两岸关系最低潮的时候,要提升两岸关系,两岸人员的交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两岸关系是内战的延长,但70余年来美国因素的强势介入,是不可否认的现实,虽然美国在1950及60年代曾协助台湾度过台海危机,目前中美两国的竞争与对抗已激荡起两岸的危机,因而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北京的首要之务。

今后30年,除非美国同意与中国和平共存,共同维护世界的秩序,否则「竞争、合作、对抗」会一直持绩。中国如何坚执自我的「战略定力」,与美国斗而不破,是此一阶段的上策。

台湾的民主制度,政党轮替应为常态,一个愿与大陆进行和平发展的政党若当政,两岸之间的缓和即可期待,东亚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即可降温,但如何有此一天的产生,关键掌握在台湾人民投票的决定上。

两岸关系能否行稳致远的大氛围,其实正在危机中酝酿。

(作者为前海基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