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岸》关于选择:读研还是工作?

迟迟不看的考研书单。(网路图片)

一直以来,柚子铺都像是一个窗口,从风土人情到美食小吃,从文学艺术到社会见闻,展示你见过的、没见过的台湾。但今天,我们不仅仅想做一个窗口,也想做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两岸青年坐下来喝茶聊天、深夜谈话的平台,所以有了这个新栏目。关于求学、关于成长、关于「入海」……以当下年轻人共同的困惑为主题,每期邀请几名两岸青年,一起聊聊他们的理想和挣扎,努力与迷茫。

我们寻找差异,更期待共鸣。

第一期,我们选择了「考研」这个话题,邀请了来自两岸的三位在读研究生,聊了3个多小时。他们当初为什么考研?他们的研究生生活和想像的一样吗?我们选取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分为上下两期分享给大家。

圆桌嘉宾:

小史,大陆人,本科双非,现为某985外语系专硕二年级。

Jo Jo,台湾人,本科某私立大学法律学系,现为某国立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法律组二年级。

塞渊,大陆人,本科某985中文系,现为同校传播系学硕一年级。

(注:非「985工程」与「211工程」的大学,俗称「双非」)

关于选择:读研还是工作?

人生的道路曲折蔓延,也充满各种选择与不确定性,在某个分岔路的不同选择常常把我们引向未知的生活。当回望过去时,你有哪些难忘的选择?或许高考报志愿算一个,决定是否读研也算一个。

台湾学生JOJO大四那年开始工作,之后又因为某些原因延毕一年,大概是在有了一年半的工作经验之后,突然萌生了读研念头,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想要提升学历。

「在能力上来说的话,明显感觉到自己还不够,因为做选举相关的工作,所要对一些选情部分,比如说一些媒体的东西要了解,或者是说要看数据,也不是我以前学过的东西,所以觉得要回头再把这个补上。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学在私立大学,学历其实没有那么漂亮。」

本科来自双非大学的大陆学生小史同样有提升学历的诉求,「我本人是有名校情结的」,她在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选择学校时综合考虑了院校实力、地理位置及自身能力,最终选择了一所名气大、专业口碑不错、离家近的985大学。

而塞渊则有不同的经历,相比于要不要读研,获得保研资格的她做的更大选择其实是要不要换专业,「读了四年中文系,我还是觉得中文系太像牙塔了,我想学一点和社会关联更紧密的学科,所以选择了传播学,刚好我本科也辅修了,所以跨专业难度不算太大。」

Jo Jo和小史准备考研的过程都比较顺利,Jo Jo计划时间是半年,但真正投入复习只用了3个月左右。小史考研前还出国旅游了一趟,正式开始全身心投入复习是考研当年的7月底。她形容自己「心也是很大」。

台湾考研的流程和大陆不完全一致,通常每年暑假后新学期的十月、十一月,各间学校会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分为推甄和考研两个部分。推甄相当于大陆的保研,但区别在于没有大陆「保研资格」的说法,考生不需要从本校获取保研资格,只要对自己有信心都可以投递书面材料试试看。

「但如果你大学成绩不够靠前,其实也很难有机会面试」Jo Jo补充道。在考研方面,与大陆不同的地方在于,台湾考生通常能选择多所学校,「只要你有交报名费,你够有钱都可以去考试」。Jo Jo当时选择了6所国立大学,最终成功地被其中一所录取。

那些没考上研的人都去哪了?

考研这件事情,有成功上岸的人,自然也有没考上的人。但没能上岸不一定是失败,没考上研的人生未必不精彩。小史身边考研的人不少,其中也不有不少失利者,但最后大家似乎都能找到不错的归宿。「我们一个宿舍10个人,有6个人都考研,最后考上的只有2个。剩下的人几乎都进了教育机构。工资待遇都不错,就是比较辛苦。」

塞渊身边也有很多没考上研的朋友如今在从事教育工作,薪酬待遇确实很高。她有时也会困惑,两年后研究生毕业自己未必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读研又为了什么?」

小史对此坦言,她一开始也会有心理落差「他们都工作了,而我还在啃老。」但现在又有了新的想法,「要说羡慕,其实并不会。一方面他们虽然赚得多,但是工作也很辛苦,这是他们应得的;另一方面来说,我读研并不光是为了更高的薪水,更多是从自己成长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这一段经历让我沉淀了,变得更加成熟了。因此如果以后赚的钱不如本科同学多,那也没有关系。我只要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就可以了。」

大学毕业之后的人生,有人继续深造,有人初入职场,每种选择都有每种选择的精彩和无奈。相比于金钱收入与名校光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研究生的烦恼》之一)

(本文来源:「柚子铺聊台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