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岸》读研究所带给我哪些好处?
Jo Jo的学校。(作者提供)
对于小史来说,读研究生最重要的就是机会平台。从双非到985,她感觉平台和视野都开阔了不少。「哪里都有优秀的人和划水的人,但是在双非优秀的人可能只占30-40%,而在985却有50-60%,优秀院校的学生之间会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大家都奋力力争上游,再加上平台资源加持,出来的学生自然就不一样。」
读研的另一个好处是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因为小史本科没有工作经历。研究生这三年可以给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我以后到底想要干什么?是想要在学术方面继续深造,还是说想要进入社会工作?工作的话,想做什么类型的?……虽然现在小史依然不清楚自己该如何抉择,但是她觉得在研究生三年里,自己已经比之前更沉淀了,成熟了,没有那么慌乱和焦虑了。
Jo Jo赞同「沉淀」这个说法,大学时期他曾有一段把自己逼得很紧的时期,「我想要完成赶快完成论文,然后看同学找工作找实习,我也想找工作。同时对于考律师执照也有非常强的执念。因为在台湾如果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没有考到律师执照,社会地位相对会没有那么高。当时甚至自己把自己的身体弄出一些问题。」研究生生活给了他一个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急功近利。
除此之外,Jo Jo还提到了「家庭压力」,「因为我爸跟我妈那边都是大家族,我同辈兄弟姐妹都算是相当优秀,我念的是私立大学,又要考律师执照,难免会有家族压力。在考上研究所之后压力就明显不见了,家人开始关心你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要找工作。所以家庭压力算是减缓了。」
名校光环之外的我还有什么?
不同于Jo Jo和小史的「沉淀」,塞渊的研究生期间更多的感受其实是「迷茫」。从本科到现在她渐渐发现:学校的优秀不等于个人的优秀。「很多人都说985很厉害,但这只是因为我18岁那年考好了一场考试。而这之后呢?我在更好的平台上究竟学到了什么呢?抛开名校光环,我和其他大学的学生又有什么差别呢?」大四保研结束后,她有了将近一年漫长假期,很多人说这样的空闲时间可以帮助自己思考到底想要什么,但她却依旧迷茫。「现在慢慢有了一些头绪,我发现光想是想不出来的,你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去学习新东西,去探索新领域,慢慢才会发现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学业、就业、家庭……其实两岸青年面对的问题都差不多,我们从小习惯了应试教育,长大后依然常常会把某场考试当成是解决压力的捷径,比如考研,比如考律师执照。或许迈过考试的这个坎,可以暂时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但学历说到底只是一纸文凭,学历之外我还能收获什么,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研究生的烦恼》之三)
(本文来源:「柚子铺聊台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