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谈两岸 赖选择低调

(图/本报系资料照)

赖清德总统的元旦演说并未着墨太多两岸关系,这是否透露出身为领导人的他,考量当前的国际与两岸局势日益复杂,而选择刻意回避?或许,这并非单纯的政治手段,而是对内外局势与历史经验的一种回应。

回顾113年的国庆演说,赖总统提出「祖国论」,一度在台湾与两岸社会,甚至是国际间引起讨论,北京也一度出现强烈反应。大陆借此升高军事压力,加强在国际上对于「一中」的宣传攻势。这样的经验,或许让赖清德意识到,任何敏感的言论都可能出现预期外的激烈回应,进一步影响台海地区的安全。因此,在元旦这类具有象征意义的场合中,选择不触碰两岸议题,或许是要尽可能避免类似意外的发生。

与此同时,这么做也有助防止北京获得「合理借口」。北京当前的对台政策,是以强化军事威慑、经济压力与外交孤立为主,因此对台北而言,过于强烈的言辞及政策宣示,很可能成为北京继续升高压力的合理化借口。因此赖总统的沉默,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防御性的政治手段,旨在不让北京掌握进一步行动的话语主导权。

从维护国际形象与支持的角度来看,台湾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是仰赖美国及其盟友的支持。因此对赖总统而言,元旦演说是展现台湾形象的窗口,他选择以内政与全球化为主题,而非敏感的两岸议题,可能是希望向国际社会展示稳健、理性的领导风格,避免因言论过激影响台湾的国际支持基础。

此外,今年元旦演说赖总统特别强调民主价值,或许也有修复台湾国际形象的考量。在2024年年底的韩国戒严事件中,民进党被批评对该事件立场暧昧不明,甚至引来国际对台湾民主的质疑。赖总统借由强调民主,向国内外传递坚守普世价值的讯息,试图修补因该事件造成的国际舆论压力。

随着川普即将在1月20日重返白宫,美中竞争是和缓还是加剧,无人知晓。但台湾无疑处于地缘政治的前沿。赖总统的低调处理方式,或许是希望为两岸问题争取更多的战略缓冲空间。他选择将焦点放在较少争议的议题,为未来的政治操作保留更大的灵活性。

赖总统在首次的元旦演说中,低调回避谈论两岸关系,反映出的究竟是务实,还是投机的领导风格?在当前台湾面临的复杂国际局势中,这样的选择,既是对北京压力的一种防御,也是一种争取国际信任与战略空间的尝试。这种态度,或许是未来两岸关系能走向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作者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