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看世界》上海人到底歧不歧视外地人?

上海东方明珠。(中新社)

上海人到底歧不歧视外地人?答案显而易见。

22岁我来到上海,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走进「一线」城市。在学校里签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只带了很少的一些行李,便从更南的南方来到了这里。

我依然清楚的记的那一天,6月17日。我从机场大巴下来,顶着大太阳,瞇着眼看着眼前的人来人往,脑子还没完全清楚。问同伴:东方明珠在哪啊?

身边走过一个大叔:东方明珠?这不就是东方明珠吗?我一擡头,「东方明珠」四个大字,就在头顶,一个灰不拉叽的红紫色球体扑面而来,一点也不摩登,跟电视上也差太远了。

我坦然接受了歧视

到上海的第二天我就入职了。初入职场时,我经常听到上海同事们的议论。

如果一个上海人工作做的好,大家会说:上海小姑娘呀,脑子还是蛮灵的。如果一个外地人工作做的好,他们会说:外地人嘛,还是蛮努力的。这话听着总觉得有点别扭。

还有一次一个同事甚至跟我吐槽:呃,个则外地宁脑子真呃是……(这个外地人脑子真的是……)

也是真不把我当外人。

年轻几岁的时候,听到这种话,总有种被踩到尾巴的感觉。但我后来慢慢接受了这件事,并且还觉得上海是中国最好的城市。

不是因为妥协,而是我慢慢意识到,这座城市虽然有时「歧视」你,但却很少「歧待」你。

歧视是什么?区别看待。歧待呢?区别对待。

比如上海人做的好就是因为聪明,外地人做的好就是因为努力,这是歧视。但你做的好,Ta就承认你做的好,聪明也好努力也罢,做的好就是做的好,谁都不否认;当然如果做的不好,不管你是上海人还外地人,都一样得打包滚蛋。这就是不歧待。

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国家,不歧待外地人的城市非常少。仔细想想,肯实事求是地承认你做的好,给你公平的机会,是不是比夸你聪明,更值得感动?当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没什么好纠结了。相比歧待而言,歧视真的不叫事。

人从猴子进化成人类的过程,是尾巴越来越短的过程。如果经常感觉被人踩了尾巴,首先要考虑下是不是自己的尾巴太大了。

我在瑞典语言学校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日本人,50岁上下。

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交流会,希望大家提出看法和意见,帮助学校优化教学。

日本女士有些激动地发言说:我希望我的同学不要再问我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孩子。没错,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我真的不想再回答这样的问题。

无须过分在意歧视

一时间老师和同学们都有些尴尬。只好客气地回答说:好的好的。

但是同学们为什么会问她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我们有一课是专门学习「我是单身」、「我结婚了」、「我有伴侣」、「我的女朋友是美国人」、「我有一个孩子」这一类的句子和单词,所以互相询问这个问题是课程需要。

但这个问题真的那么值得敏感吗?在瑞典那样一个近乎一半适龄男女都选择不婚的国家,这个问题简直正常到不需要任何讨论。

后来日本女士身边朋友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她都是形单影只。所以你看这个日本女士像不像有时候的我们自己。你感受到了偏见和歧视,说不定只是因为自己的过分在意。

电视剧《宅男行不行》里有一个印度人叫Raj。从这个人物出场的第一秒开始,这部剧就对印度,以及Raj本人展开360度全方位的吐槽。但严格来说,它不仅歧视印度,还歧视犹太人——看他们设计的那个猥琐不堪的犹太人形象;还歧视基督徒,全剧隔三差五就会对谢耳朵那个虔诚的基督徒母亲展开吐槽;还歧视学历低下者,餐厅服务员Penny因为智商不如那些科学家被吐槽得体无完肤。

这么说吧,这部剧几乎歧视所有人。但为什么人们还爱它呢?可能因为这就是生活吧,笑笑别人,也给别人笑笑。

如果有一个像Raj一样的中国人在剧中被从头吐槽到尾,他们大概会被14亿中国人民按在地板上摩擦。放松点,来点娱乐精神。先是不怕黑,而后自黑,让我们把自信的档次提升一下。

世界越小偏见越大

后来我有了不少上海朋友,有一次一个朋友哭笑不得地吐槽:现在根本不是我们歧视外地人,而是你们外地人在歧视我们啊。听说外地人对上海人最高评价就是「你一点都不像上海人」。

仔细想想,每个人不都在心里歧视别人吗?

薛兆丰说过一句话:距离远的时候,人们讲理性、讲算计,距离近的时候,人们讲同情、讲恻隐。

距离远的时候,人们待在各自的阵营,谈的是立场,讲的是政治,看到的是对方战袍的颜色;当距离靠近时,人们脱下战袍,看到了对方眼里的光,脸上的泪。

《幸福绿皮书》里的白人东尼,是一个歧视黑人到,连黑人用过的水杯都要直接扔掉的种族主义者。直到他遇到了黑人音乐家唐,还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唐的司机,最后他们成为了朋友,在新年的夜里拥抱在一起。

人在经历、阅历都有限的时候,特别容易对别人产生偏见。接受不了黑人,接受不了同性恋,接受不了日本人,大长头发不行,纹身也有问题,河南人不行,上海人不行,我们西北人貌似风评还可以,老实勤奋,就是普遍认为智商不太高。

《幸福绿皮书》看似更多讲述黑人的故事,但在我看来,其实是白人东尼的成长故事。

世界越小,偏见越大。

消除偏见和歧视的过程,其实是白人东尼们出去看世界的过程。

年轻的时候对世界满是偏见,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走过的路太少,因为不了解。一把年纪之后若还是一样的认知,只能说明潦草一生,根本没有进步。

只是遇上了流氓

但更多的时候,你只是碰到了流氓。

我们到瑞典不久,有一天小王在公车上被两个白人少年攻击了。那晚上我愤怒、恐惧、委屈到全身发抖。我在华人群里问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种族歧视」事件。

有个朋友回复说:啥种族歧视,根本就是父母没文化,教育不好,你就是碰到流氓了而已。

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冷静多了。

新冠爆发初期,有一天我们在瑞典街头碰到一个老太太,她经过我们身边的时候先是问了一句:Kina(China)?

然后她开始表演:哦哦哦,啊啊啊,corona!!!Kina,Corona,Kina,Corona(新冠)。她就这样像只类人猿一样,摇晃着躯体,鬼哭狼嚎地从我们身边跑开了。

我几乎是一秒爆炸,开始问候她祖宗十八代。小王在一边无奈:你理她干嘛呢?

是啊,她不过是个「流氓」而已,还是放过她吧。也放过自己。活着已经够累了。

(仙姑有话/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