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微流行/煤礦沉陷區種出水稻

在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水域种植出的「浮床水稻」。图/取自安徽日报

煤矿采集往往有诸多环境污染甚至是生态灾害,而大陆安徽则于近期首度完成采煤沉陷水域的「浮床水稻」收割,成功「变废为宝」,未来还将会同步进行水面种植与水下养殖等,逐步迈向生态环境修复。

综合安徽日报和中国煤炭报消息,在安徽淮南采煤矿区深陷区进行的全大陆首次试验之「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浮床水稻」第一批早稻已完成头茬(首次采摘之农作物)收割。八月廿二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组成专家组认证其试验获得成功。

淮南矿区因煤炭长期开采形成的沉陷区具下沉深度大、积水占比高等特点。今年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在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实施「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打造五十亩漂浮式稻田(浮床水稻),采用奈米膜、种养、浮筒三种模式种植水稻。

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张世文指出,团队研制一种适宜沉陷水面水稻种植的营养基质。目前浮床水稻试种六个品种且长势良好,其中南陵早二号水稻已完成收割,亩产约二八○公斤,收割后留茬(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实施再生稻,亩产预计可再收一百公斤左右。团队还发现,水稻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水体的优养化,提升沉陷区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助于改善沉陷区水质。

据悉,未来将在此基础上推行渔农互补模式,形成「水上浮床种植农作物+水下网箱养殖水产品」立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