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谈》文化南向挡不住人才西进

台湾文化南向所遭遇的挑战之大,产业南向与其相比只能说瞠乎其后。(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新政府上台,对台湾经济画了一块大饼,就是所谓的「南向政策」。而文化部门也开始为政治服务,近日派出下属艺文机构干部,前往越南等地参访,尝试建立更多文化交流管道,也编织着台湾艺文界汲取东南亚与南岛养分的愿景。

文化南向是春秋大梦

然而从文化市场理论来看,新政府的文化南向政策终将是一场春秋大梦,最多停留在礼尚往来的联谊互访,既无法协助台湾艺文青年学子就业,也无法在东南亚与南岛建立市场。

台湾文化南向所遭遇的挑战之大,产业南向与其相比只能说瞠乎其后。产业南向关键是经济利益,只要有利可图,不难找到合作伙伴并落地生根。但文化牵涉到族群认同与价值观一种有关自我定位的认知与态度,小则关乎阶级、身分与品味,大则牵涉国家与民族意识。

包括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都有强烈排华情结,台湾文化产品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将是巨大文化隔阂所产生的「文化折扣」甚至敌意,文化南向成功机率微乎其微。东南亚与南岛既然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台湾文化市场,我方艺文人才连起码的就业机会都是奢望。

反观大陆近10年文化建设不断加码,而且生态越发活络。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2010年起大陆文化产品出口金额已跃居全球之冠。2013年大陆取代美国,成为视觉艺术和工艺品最大出口国,出口额为494亿美元,占世界总额33%。去年11月,厦门理工学院与台北教育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统计,2015年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兆5829亿人民币,名列全球第一。

由于文化市场不断扩大,大陆对人才与内容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而且大陆有好几种文化领域的生态系统未甄成熟,目前仅在起步阶段。举例来说,大陆近10年兴建数百间国际级剧院,2010年起,每年有10间以上剧院交付使用。2016年新开业剧场37家,其中11家投资超过1亿人民币。然而大陆接受过专业剧场管理、营运、设备操作等技术与行政训练者,却不到总需求量的30%。除了表演艺术,文化与自然遗产服务设施,设计和创意产品等,均有很大成长空间,需要大量人才投入,这些都是台湾艺文界可施力之处。

台艺文人才遍布大陆

因此我们看到台湾剧场导演赖声川2015年底在大陆拥有了专属的「上剧场」,也看到国家文艺奖得主李小平的大陆邀约一挡接一挡,而且好评不断。大陆银川当代美术馆馆长谢素贞出身台北市当代艺术馆;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系主任黄韵瑾曾任台新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陈正哲也是台湾人,最近还加入江苏大剧院的营运团队。广州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等,到处可见台湾乐手或行政人才为其所用。

当前民进党政府无法提振台湾经济,包括年金改革、废除核电等,反而雪上加霜,经济不振的后果必然反映在文化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人才只会加速西进。至于文化南向附加诉求的文化交流,台湾早就做很多了,包括亚太传统艺术节、南岛文化节等,因此未来能省则省,不要浪费人民的纳税钱。(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