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长坦承经济数据造假 一年增报23%
▲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图/翻摄自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下同)
中国大陆辽宁省17日举行人民代表大会,省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提到,辽宁省在2016年未达预期目标,主因在于2011-2014年有财政数据造假,造成「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据了解,曾有一年的数据被「灌水」23%,沈阳周边的一个县在2013年财政收入是24亿元,经过实际审计后才「修改」为11亿元。
▲会议在沈阳市召开,为期4天。
陈求发指出,辽宁在2016年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等指标都未能完成目标,主要因素在前几年,施政的经济思想脱离「实事求是」路线,造成「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情况,经济数据大量灌水。 根据大陆《人民日报》报导,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财政报告造假,虚报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增加比例高达23%。
报告中提到,辽宁省2016年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99亿元,但在2015年财政收入增幅呈现两位数下降,是「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打稳基础)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陈求发表示,「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而且除了财政数据之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作假问题。
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追求真实状况的发展,追求虚报是没有意义的,「绝不能让忽悠(意旨吹牛)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表示,经济数据出现「断崖式下滑」,并且很难用经济模型解释,那很有可能经济数据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