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权和左权盲宣队
向天而歌的左权盲宣队。
1938年,抗日战火中,左权盲人宣传队成立。那时候,左权县还叫辽县,盲宣队自然也叫辽县盲宣队。后来,因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1942年,辽县改名为左权县,辽县盲宣队随即也更名为左权盲宣队。左权盲宣队至今已传承了80多年是自带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
盲人刘红权自幼热爱民间音乐。1995年,他加入左权盲宣队,是现在的盲宣队队长。如今的左权盲宣队,一年的乡村演出大约二百多场,主要在左权乡下。现在的左权盲宣队,发掘保留了左权民歌、小花戏、莲花落、左权琴书等戏曲和曲艺形式,有9个队员。左权盲宣队发展史上,最多时,队员有40多个。刘红权加入后,最多时有十七八人。
盲人虽然不能做戏,却能将小花戏中的音乐精华靠单纯的演唱最大化发掘出来。历史上,左权盲宣队也参加过三皇会的演出。以前,每年九月九,左权县要举行民间社火活动,开三皇会,祭拜三皇,即天皇地黄人皇。
2003年,对于左权民间盲艺人刘红权和左权盲宣队来说,都是非常幸运的一年。经由已故作家刘红庆,即刘红权哥哥的大力推荐,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田青教授,在这一年8月,开始关注并且推动左权盲宣队,准备让他们走上更大的平台。在同年10月,田青教授带领盲宣队全体成员,走下太行山,走到首都北京,为公众所认识和接纳。
以此为契机,盲宣队恢复了好多剧目、曲目。当年进京演出,盲宣队员们都是自拉自唱。《下河东》《徐策跑城》等大戏的所有唱段,他们都自拉自唱;民歌小调、左权小花戏、左权琴书等各种曲艺形式,他们更是不在话下,而且能唱出其独特的精髓和风韵。尤其是左权独有的民歌开花调,他们唱起来特别得心应手,声情并茂。
当年进京演出,最受欢迎的是两个节目,一个是民间小调《光棍苦》,另一个是左权琴书《冯奎卖妻》。其中,《冯奎卖妻》是依据发生在明朝崇祯年间的真人真事创作,如今已经成为最著名、最经典的左权琴书曲目。
2003年10月10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剧场,田青教授把刘红权和左权盲宣队,隆重介绍给了到场的嘉宾和观众。当时,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著名歌唱家王昆、成方圆、摇滚歌王崔健等首都音乐届的大咖,都到场看了演出。这场演出,被命名为《向天而歌——阿炳还活着》。各位大咖都切身感受到,人类对原初非常纯美的人情人性的追求,和那份大道天成浑朴本真的纯天然之美。面对这样非常原生态的演出,各位大咖都感觉非常震撼,耳目一新。刘红权和盲宣队员们的真实真诚,尤其深深打动了这些音乐精英。
机缘巧合,当年进京演出,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副教授任俊文正好在首都师范大学进修。热爱民间原生态音乐的任教授,将左权盲宣队演出的全程进行了精心拍摄,为这样历史性的时刻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后来,任教授就没有停止过对刘红权和左权盲宣队的关心与支持,而且这样的关心支持,是那样细心贴心。最主要的是,任教授前后还给盲宣队捐赠了许多的乐器。
多年来,田青教授和左权盲宣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田老一次次来到左权乡村,看望刘红权,和这些盲艺人,也一次次把他们带到都市,不遗余力地推介这些没眼人,和他们醇厚的民间音乐。
如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天彤教授,从田青教授手里接过了接力棒。近期,她策划并亲自主持了左权盲宣队进京演出二十周年纪念演出。左权盲宣队和他们的原生态演出,再一次在京华的舞台亮相。
2003年以来,左权盲宣队受到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爱。
著名传记作家刘红庆作为左权人士,同时也是刘红权的哥哥,他通过多种形式为盲宣队奔走宣传,策划了一场场演出,不遗余力地对左权盲宣队进行全面推介。2005年,澳门的陈先生,从澳门赶过来,前后捐助了许多物质。中国导盲犬之父,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的王靖宇教授,还给刘红权等人提供了中国最优质的导盲犬,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006年,亚妮从电视片拍摄转到纪录片《没眼人》的拍摄中,开始持续拍摄盲宣队的日常。
如今的刘红权和左权盲宣队,还一直活跃在左权乡间,一次次给乡亲们带去优质的文化大餐,更给乡亲们带去了无限的欢乐。他们这群越来越少、越来越老的没眼人,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太行山的水水水水和左权的山乡村镇,更用世世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的文艺节目,温暖着太行山民、左权乡亲的世道人心。
焦点阅读
电子邮箱:Chnjinju@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