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全尸观念重 器捐「默许制」时机未到

去年台中有名50多岁男子突然昏迷送医,抢救发现小脑出血并广泛脑室出血且压迫脑干,家属大爱决定全器官捐赠,台中荣总动员逾百名医护,先后完成肝、心、肾移植及眼角膜、皮肤组织捐赠,助至少20位病患重生。(本报资料照片)

器官移植等待路漫长,即便同意器捐者增加,仍然「供不应求」。卫福部医事司表示,2018~2019年国内曾一度出现推动「默许制」的声音,然社会接受度不高,台湾人有死后留全尸的观念,政府必须尊重民众的意愿,因此暂无规画推动。

台中慈济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医师刘啸天说,国人认同很重要,台湾距离推动默许制还有一段路;器官移植权威、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座教授李伯璋表示,台湾目前文化还未形成,等社会有普遍认同再来推动才更完美。

「死了什么都带不走,不如留给别人」。高雄28岁陈小姐,2023年将「签署器捐同意书」列入年度目标,取得了器捐卡。她想像自己有一天躺在病床上准备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若仍没签过同意书,将成她人生一大遗憾。虽然父母暂时都持反对态度,但她不后悔自己做了这件事。

医事司副司长刘玉菁表示,卫福部多年来想方设法拓展器官来源,除鼓励民众签署器捐卡,也陆续开放「心死」捐赠、一肾换一肾。不过,一肾换一肾2019年上路以来,至今仍未有人配对成功。

刘玉菁指出,为拓展器官来源,台湾社会一度出现推动「默许制」声音,然而当时社会仍有反弹声浪,加上叶克膜活摘器官争议,各界担忧政府想要强摘器官,无法取得共识。

除了社会疑虑,华人传统观念也是症结点之一。刘玉菁说,传统思维认为死后必须要留全尸。在伤心之际,若要把家人的器官捐出,恐怕也很难做到,卫福部会尊重民众的想法,暂时没有推动「默许制」的规画,也暂无召开相关公听会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