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CPI連3月成長 通縮有望改善

大陆四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优于市场预期,通缩有望改善。图为山西晋中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厂。(中新社)

大陆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四月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百分之零点三,优于市场预期年增百分之零点二,涨幅较上月略扩零点二个百分点。分析指,大陆经济供需正趋平衡,消费和投资意愿有所增强,通缩有望改善。

数据显示,四月CPI连续第三个月维持正增长,显示国内需求有所改善。四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年减百分之二点五,虽差于市场预期的年减百分之二点三,但降幅亦比上月缩小零点三个百分点。

有分析指出,从CPI、PPI走势看,大陆经济供需正趋平衡,企业信心修复的同时,消费和投资意愿有所增强,鉴于终端消费需求逐步向中上游行业传导,未来CPI、PPI均有望延续温和复苏。

第一财经报导,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四月主要消费品价格整体稳定。生猪价格小幅反弹,鲜菜价格随继续季节性下降。汽油价格随国际油价持续上行,整体来看CPI「继续低位平稳运作」。

路透指出,这些备受关注的数据是在四月进口数据优于预期之后发布的,这表明过去几个月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可能正在提振消费者信心。报导还引述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分析称,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 大陆四月核心通膨率成长百分之零点七,高于三月的百分之零点六,数据表明需求回升,尤其是服务业。

香港文汇报引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终端消费需求回暖并向上游行业传导,带动PPI降幅收窄,工业部门库存改善、能源和原材料等价格走高也对PPI带来一定支撑。鉴于目前工业品价格仍处收缩区间,行业复苏尚不够平衡,后续政策应保持一定的支持力度,提升政策实施效率,促进有效需求复苏。

政策方面,华金证券首席宏观及金融地产分析师秦泰指出,今年以来服务消费进入常态化稳定增势,惟商品消费意愿仍受房地产市场调整拖累。未来亟待通过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财政扩张政策,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