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摆脱通缩压力 10月CPI年增0.31%

近一年台湾物价年增率

行政院主计总处昨(5)日发布最新物价调查结果,由于台风导致蔬果供货减少,价格上扬,10月份消费者物价(CPI)较上年同月微涨0.31%,呈连续第二个月上扬,台湾已摆脱通缩压力,呈温和回升。

今年元月以来物价连跌八个月,外界一直关切台湾是否已陷入通缩(deflation),随着苏迪勒、杜鹃台风的后续影响,CPI止跌回升,通缩的压力烟消云散,但外界又开始担心通膨可能卷土重来?

综合统计处副处长蔡钰泰要大家不用担心,他说,CPI连续两个月上扬系受蔬果价格上涨所致,涨幅0.31%距离通膨还很远,只能算温和上涨。

不过,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物价(core CPI)于10月份也升至0.70%,创下近7个月最高,显示蔬果、汽油之外的物价也开始回升,值得密切注意。

与去年同月比较,本月以食物类涨5.1%最高,其中蔬、果分别大涨25%、13%,油料费跌23.3%,燃气及电价也跌27.7%、11.0%,外食涨1.78%,综合所调查的370项产品,CPI上涨0.31%,连续第二个月上扬。

主计总处指出,与亚洲其他国家比,南韩10月的CPI涨幅0.9%,高于我国的0.31%,累计今年以来的涨幅,台湾-0.44%,新加坡-0.5%,以香港涨3.2%、大陆涨1.4%较高,南韩小涨0.6%。

至于衡量厂商进货成本的趸售物价(WPI)在10月则呈连续14个月的下跌,年跌8.47%,主要是因石油、镍、铜、铝、黄豆等农工原料行情维持低档所致。

趸售物价包括出口物价、进口物价及国产内销价格三项,今年以来我国出口价格虽连月走跌,但进口物价跌幅更大,10月依台币计算的出口物价较上年同月跌3.94%,而进口物价大跌11.65%,显示每单位出口能换得的进口量提高,贸易条件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