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连跌6月 尚无通缩疑虑
主计总处昨公布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减0.52%,连续6个月负成长。图为民众在菜市场采买物资。(本报资料照片)
近一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
主计总处昨日公布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减0.52%,连续6个月负成长,但减幅已较6月收敛,认为在疫情趋缓后,民生消费需求慢慢回温,从零售业、餐饮业等的经济数据来看,减幅会持续缩小,且由于国内需求并未萎缩,物价情势没有通缩疑虑。
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CPI下跌,但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关注的17项民生物资,平均物价年增率来到15个月新高的1.34%,其中鸡蛋结束14个月的负成长,年增率3.91%,最显著增加为卫生纸、面纸及纸巾的4.05%。
主计总处昨日公布CPI,较去年同期走跌的主因是油料费、燃气及蔬菜价格下跌。主计总处专门委员邱淑纯说,国际油价跟去年同期相比下跌3成,反映在国内也有1成8的跌幅,虽然陆美紧张抑制油价涨幅,但OPEC持续减产,美国库存减少,预估未来油价还会回升。
邱淑纯说,先前美国公布的趸售物价总指数(WPI)还不错,预估国际原油需求会持续增加,随着油价回升,接下来台湾CPI、WPI的跌幅也会继续收敛。
对于CPI连续6个月走跌,邱淑纯说,近几个月CPI下跌都是受能源成本降低所致,若扣除油料费、燃气费,物价还是呈现正成长,所以没有通缩疑虑。7月核心CPI为涨0.14%。
国旅餐饮回温 蛋鸡价齐涨
从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关注的17项民生物资观察,包括米、面粉、鸡肉、鸡蛋、沙拉油、鲜奶、速食面、面包、卫生纸、沐浴用品、牙膏及洗发精,共12项涨价。仅猪肉、酱油、糖、奶粉、衣服清洁剂等5项降价。
其中鸡蛋结束14个月的跌价,通路业者表示,过年后两波寒流让产蛋率下降,加上最近天气又热,母鸡根本不下蛋,全台目前鸡蛋每天交易量约10万箱,较先前11万箱少了1成,如果情况持续下去,蛋价还有得涨。
除了鸡蛋涨价、鸡肉也涨,这是因为近期国旅爆棚、餐厅生意也好起来,鸡肉供应需求大幅提升,国产鸡更是供不应求,已有许多使用国产鸡肉的餐厅,开始改用进口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