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风险增高 大陆7月CPI转负
大陆7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减0.3%,转为负值,这是中国CPI自2021年2月以来再度陷入负增长。(中新社)
近一年中国CPI变化走势
中国消费内需不振,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增率双双负成长。其中CPI为近两年半以来首次转为负值,再度引发外界对于中国陷入通货紧缩的疑虑。不过PPI降幅已收窄。
大陆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分CPI年减0.3%,是自2021年2月后,首次出现年增率负成长。与上月相比,CPI由下降0.2%转为上涨0.2%,是连续5个月负成长后首次上涨。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7月核心CPI则呈现回升,年增0.8%。
由于CPI陷入负值,市场议论中国是否已出现通缩风险。一般而言,当连续两季的通膨率出现负数时,即可视该地区正处于通缩时期,消费者可能猜测未来物价是否继续下降,从而造成延后消费。长期通缩会令失业率上升及出现经济衰退。
国统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信心喊话称,总体上CPI年减是阶段性的。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市场需求稳步扩大,供需持续改善,加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逐步消除,CPI有望逐步回升。
相关机构有不同见解。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CPI下跌主要是受猪肉和原油价格下滑拖累,但预计随着低点已现,年内CPI有望逐步改善。华创证券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屈庆则认为,CPI转负说明经济需求较差,可能持续一段时间通缩;此前官方估计CPI年底能到1%,但现在看起来很难。
至于PPI,受大陆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7月PPI年减4.4%,连跌10个月,月减0.2%;年降幅与月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1%和0.6%。
对于PPI降幅收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乐观认为,这意味着6月很可能就是本轮PPI通缩的谷底,当前已转入回升阶段。屈庆却指出,中国PPI反弹主要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但海外大宗商品很难再继续反弹,PPI可能全年一直陷入负值,下半年仍需降准降息。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心则逐步回升。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7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3,比上月上升0.2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且高于2022年同期水准,但仍处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