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对台聚碳酸酯课征反倾销税 最高22.4%

大陆商务部对台湾「聚碳酸酯」开征16.9%至22.4%「反倾销保证金」,「聚碳酸酯」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行李箱、桶装水瓶、车头灯罩、手机壳等。(中新社)

大陆商务部公告,自今(15)日起,对台湾地区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开征16.9%至22.4%的「反倾销保证金」。根据我财政部统计,聚碳酸酯去年出口金额约10.6亿美元,其中8.3亿美元、78%是出口到大陆。大陆专家指出,大陆已有多家企业具备生产聚碳酸酯产品的能力,台湾被课征反倾销税后,台湾相关产品在大陆就失去竞争力。

大陆商务部在去年11月30日公告,对原产于台湾的进口聚碳酸酯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聚碳酸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桶装水瓶、婴儿奶瓶、树脂镜片、防弹玻璃、车头灯罩、行李箱、手机机壳等。大陆商务部昨日公告,调查机关初步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令大陆聚碳酸酯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自8月15日起,大陆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各台湾公司生产的相关产品时,应向大陆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公告指明对台湾企业征收保证金比率如下:台湾化学纤维与台湾出光石化皆为16.9%、奇美实业17%、奇菱科技17%及其他台湾地区公司22.4%。

香港经济通网站引述大陆专家指出,台湾出产的聚碳酸酯被征收反倾销税后,大陆早有多家企业可以生产相关产品,将很快吃掉台企的市占率;一旦台企失去大陆市场,其他地方也很难有竞争力,整个产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经济部说,台化、奇美实业等已在大陆设厂,可供应大陆市场。短期将协助厂商搜集有利证据、找律师因应;长期来看,大陆聚碳酸酯业者产能利用率仅约5成,意味PC在陆竞争激烈,已是红海,工业局会辅导业者,着手产品差异化,如发展车灯材料等,以抢攻其他海外巿场发展。被点名的台化及台湾出光石化董事长洪福源认为,可能是稽查过程有误会,目前为初裁,将会在中方复查时解释清楚。因PC并非台化主要产品,加上台化过去几年持续推动产品高值化,对营收影响不大。

大陆商务部今年4月12日公告,对台湾禁止自大陆进口的2455项产品展开贸易壁垒调查,刚好是蔡英文总统出访过境美国后不久,公告当天是民进党提名赖清德参选2024总统之日。商务部这次公告刚好赖清德过境美国之际,时机颇为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