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社会脱序 不能全赖粗鄙化

一游客攀上北京北海公园的古门柱子照相。(CFP)

河南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小朋友爬上雕像拍照。(中新社资料照片)

山西太原景区,树干上被刻上「爱情誓言」。(中新社资料照片)

先前台湾捷运博爱座频频引发「道德魔人」争议风波,口诛笔伐当今大陆社会的「普遍粗鄙化」,近来也俨然成为知识阶层的「显学」!包括「中国的粗鄙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病和一种社会病」等言论甚嚣尘上;但日前也有学者站出来呼吁,「知识份子应该对文化多元化有包容心,而不是用指责的形式道德绑架 」。

出自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教授徐贲之手的〈中国为何普遍粗鄙化〉,文中指称:「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学者邵燕祥也在〈普遍粗鄙化:当代的社会病〉中写道:「中国的粗鄙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病和一种社会病。」

全部推托 以偏概全

一时之间,大陆知识阶层有如集体「宏观」地发动一场战争,疾言厉色痛批普遍性的粗野、鄙俗,逐渐坐大占据世俗社会的主流价值,不仅言行粗鄙、缺乏礼貌、不守秩序、行骗诈捐、食安问题等社会失序现况;甚至就连网路用语「屁民」、「屌丝」等,也全算在「粗鄙化」的帐上。

学者祝东力在〈「粗鄙化」现象分析〉中即批判「粗鄙化」:「一口糙话、一身匪气,这才是『爷们儿』,是吃得开、混得好的标记。」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的「土豪」一词,也补充「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的内容。

值此之际,近日也有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为文发声,提出质疑「社会的堕落可以全赖文化的『粗鄙化』?」强调知识阶层不经量化的统计数字分析,具体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即纷纷同仇敌忾、视若寇雠,把社会失序现象全都推给文化的「粗鄙化」,未免以偏概全、太过简单化。

粗鄙到精致 需花时间

涉及审美、言行举行的粗鄙化,确实存在大陆社会部分族群身上。但学者认为,如果「粗鄙化」未涉及触犯法律,仅能就道德层面提出批评或建议;「不同的粗鄙化要针对病症下不同的药方,把该法律管的交给法律,而不是把病根都推给『粗鄙化』。」

「文化是养出来的!」学者语重心长地指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对一些通俗、粗陋的文化元素,理应抱持着宽容的心态。一个理性、包容度高的社会中,不可能只有雅、没有俗,而是倡导雅与俗的平衡;「粗鄙到精致、高雅的蜕变需要时间和过程 」,学者和知识份子应更有耐心,而不是光靠占据道德高地、动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