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者喊话一线城市:加快户籍制改革 让外地人享同等待遇

大陆学者呼吁,在当前老龄化的现象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长期在城市就业的群众能同等获市民化待遇,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摘自新华社)

为提振经济,大陆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表示,当前大陆经济正在逐渐的恢复当中,一线城市人口规模、密度和流量优势拉擡消费力,也要助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当前老龄化的现象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长期在城市就业的群众能同等获市民化待遇,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

陆铭接受澎湃新闻访问时指出,只要经济是发展的,服务业占比一定是持续提升,而一线城市对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都具有强大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流量的优势。

陆铭认为,大城市在服务消费方面强大的规模经济有利于产生服务消费的高品质和多样性,成为吸引人口迁入的非常重要的动力。因此,只要经济持续发展,服务业占比逐步提高,人口向大城市及周边的都市圈去集中,这个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陆铭还称,从营商环境来说,大城市在法律制度建设、城市管理规则方面,相对于一些中小城市还是比较规范,在接下来的经济恢复阶段,一线城市还要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

陆铭也强调,当前一线城市完全可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让那些已经长期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居住、稳定缴纳社保的人群,能够获得本地户籍和市民化待遇。

他解释,一线城市本身面临老龄化、少子化,经济又受到不利的影响。对于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加快市民化进程,最近大陆国常会已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因此这方面还是可以加快改革的力度。

陆铭认为,一线城市加大对外地人实施市民化、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既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利于经济增长,能够释放消费和投资的机会,还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举措。

此外,陆铭也提醒,现在各级地方政府在对待服务业、消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总是简单地从税源角度去看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普遍偏爱发展制造业。

但大陆地方政府严重忽略一点,就是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总体上是产能过剩的,而服务业存在严重的不足。从未来发展的趋势角度,消费占GDP的比重和服务消费占消费的比重都会持续上升。因此,服务业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税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