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资本市场爆重大变革 台商风险恐加重
中国证监会实施《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已半年,台湾已有八家上市柜暨准上市公司配合备案;证期局则统计有九家准备上市的公司进度受阻。(图/财讯提供)
根据《财讯》报导,中国证监会自3月31日起,要求在中国境内营运的内外资企业,在境外上市和增资时,必须准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备,被形容为资本市场的「长臂管辖」,搞得台商和券商一个头两个大。
一位去年因为上海封城而灰头土脸的台商感叹,台商到中国投资都合法,到境外上市却被要求备案,决定权、时间都在中国证监会,造成上市的障碍,「全世界没有这样的。这个长臂管辖就像资本市场的封城,剥夺自由、权利受损。」
《财讯》分析,从中国的角度,根据证监会的公开讯息,截至9月21日止,已经通过37件备案申请,其中14件属于港股全流通(所有股票可以流通交易),美国上市九件、香港上市14件;另外尚有107家等候海外上市备案通过,最大宗为香港上市的72件,其次是斯达克的32件。
当初证监会发布这项试行办法时,中国舆论的反应不太在乎管太多,倒是乐见到海外上市终于有统一的备案规范;而从这半年备案审核的速度来看,5、6月总共只有两件通过,7到9月明显加速,因此,中国媒体都以「提速」来形容备案制对于海外上市的影响,审核时间大概8到9周。
但是,《财讯》也发现,台商的感受完全不同。这个新规范全名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所谓的境内企业,即使是用间接控股方式,只要把中国当作主要市场或营运基地,或是中国境内企业营收、获利、资产占合并报表超过50%,日后这些企业到中国以外地区上市,或者已经在海外上市而打算增资,都要按照规定时间向证监会报备。这让很多台商增添许多不确定性。
就拿金管会证期局7月的统计来说,9家今年准备到台湾挂牌的企业,会因为新规定而受到影响。券商私下表示,有些公司会因为备案拉长时间,有些公司的上市态度转为观望,而券商因为情势不明且责任变大,对于承接营运主体在中国的KY公司上市案,也趋于保守。这是第一类明显受到影响的厂商。
《财讯》分析,举两个例子,早已获台湾证交所董事会通过上市的富世达与AMAX-KY,虽然都在9月1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通知「暂不纳入备案管理范围」,但是整个备案从申请到回复超过3个月,上市进度明显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