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玻璃心診療室】劉昭儀 /酸民與父母心

酸民与父母心。图/陈佳蕙

最近觉得自己反应变得比以前迟缓,尤其是脑子想的,无法及时传导到嘴巴、并且快狠准地表达。我不再像过去年轻时的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反倒转为思考沉吟之后才说出口。会意识到自己的改变,难道是因为与周围青少年口沫横飞的机锋锐利没得比?

●不服从世代 家长好戚心

现在许多「妈妈友」相聚的时候都在比!不是比财富地位或社交能力,而是在比谁家青少年的回嘴更让人哑口无言捶心肝?而且平常摆酷、惜字如金的青少年,一旦抓到回嘴的机会,就像捡到机关枪般,毫无冷场、弹无虚发、正中红心,并且绝不手软。虽然,我们总是很没同情心的听到别人家孩子的顶嘴内容就忍不住笑出来,但笑着笑着就哭了,因为自家孩子的忤逆指数与回嘴战力更胜一筹、毫不逊色。

与青少年相处的时候,家长们最在乎的大概就是学习的态度、生活的常规、品德的养成,以及交友的方式与选择(好吧,青少年觉得简直是包山包海包宇宙!);但这个阶段的准大人,大多已经(或自以为)有完整思考与执行的能力,所以会觉得大人的指点及建议都是唠叨多余,甚至还是挡路的大石头。一般而言,有自知之明的家长(如我),不可能以上对下的姿态,指令式的要求言听计从,而是以(也自以为吧)开明开放的基础,与孩子沟通互动。

但十几年来,孩子们对于家长们的模式早已摸得一清二楚;即使我们的起手式再怎么温良恭俭让,都无法阻挡荷尔蒙狂飙的青少年开启战斗模式,甚至不由分说,主动挑起一轮猛攻,以焦土政策先彻底摧毁敌人(也就是阿木我与众家长),再来收拾善后。当然,我们玻璃心碎的声音已然被战火淹没,倒是血压飙升的晕眩感,可以清楚感受。

●战斗模式下 孩子变酸民

这一代的青少年,生于长于网路宇宙,在键盘上传输文字图片后,只需要面对自己的萤幕;所以他们浸淫在网路批评非议的文化中,不自觉成为其中一部分,碰到他们认为可能有威胁性的对手时,肾上腺素自然飙升,让他们提高警觉与危机意识,才会一开口就源源不绝的让子弹飞(请自行模拟周润发电影经典画面)。

青少年们养成下意识的求生本能与战斗模式,其实已经变形成负面的酸民心态。尤其,在跟家长们因为观念或作法不同而对峙时,理所当然的化身为毁灭性武器,伤及无辜或是亲爱的人而不自知。日常的谈话交流中,青少年的观点或评论也总是不怀好意,他们说这不是亏人损人,而是「炎上」。

现在流行称讪笑讥讽或批评、打脸别人为「炎上」,以前是自嘲揶揄或调侃、挖苦自己为「幽默」。「炎上」或「幽默」谁比较高级?可能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我觉得「炎上」或许比「幽默」简单一点,毕竟冲撞别人虽然爽,但毫无技巧;拿自己当箭靶,可是要练过,才能正中红心啊!

●打开心与耳 陪他整思路

当然,这样的道理,以青少年的生命经历,或许还不能通透理解;但我还是建议家长们耐心、不要放弃和他们沟通,如果因为沟通产生观念或言语上的冲突,也不要气馁。想想最近爆红的阿苗议员与某位情绪激动直播主的互动,建议家长们找到影片全程观赏,因为这是教科书等级的示范,可让家长们获益良多。

我学到,要在砲火猛烈的沟通中增加成功的机率,千万不要想着如何一拳击倒对方,反而是聆听、复述确认、帮忙整理青少年的想法及观点,让他们更清晰、甚至强化自己的论述;务必让他们知道,家长是真诚地想理解他们。也许在整理的过程中,他们才同时真正看清了自己想法的全貌,并且感受到陪伴的大人没有负面的批评或酸言酸语,而是客观协助、爬梳他们的思考脉络。

如果我们不希望青少年变成喜爱负面攻击的酸民,就更需要示范正向的方法与力量,让孩子被理解、被倾听之后,能够明白:自己已然被温暖、支持和信任稳稳接住,而在未来的生命历程,该选择总是在幽暗中鄙夷不满?或是大步迈进开阔向阳的道路?

如果只能在全副武装和负面表达中成就黑暗荣耀,何不试试轻松面对或赞美感恩的无害人生?我到中年才明白的道理,提前送给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请家长们转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