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宝宝/产后小心妈妈手! 预防重于治疗

文/李佩璇 采访咨询安德复 复健专科诊所院长曾清祥 摄影班尼顿广告风格写真、陈炳煌 演出/妈咪魏欣怡&baby翔翔、妈咪小朱 插图/钟如娟

手腕疼痛手指无力,连包尿布都痛得掉眼泪!相信这是许多妈妈曾经有过的经验,一旦让「妈妈手」上身,就有吃不完的苦头

其实,妈妈手是通俗的说法,泛指因为拇指肌腱受伤的患者,须留意预防重于治疗,就能免于「手无缚鸡之力」的辛苦过程

什么是「妈妈手」?

提到妈妈手一词,就会直接联想到手腕和大拇指的疼痛,到底妈妈手是哪条肌肉生病了?

安德复复健专科诊所院长曾清祥表示,妈妈手就是肌腱炎,最常发生在大拇指和手腕的交界处有一个腱鞘,刚好把两条肌肉包在一起,一条是长的拇指外展肌;另一条是短的拇指伸肌。

由于日常生活中会频繁的使用,造成这两条肌肉和腱鞘发炎,也就是俗称的妈妈手;学名称为「迪奎文氏症候群(de Quervain's)」,以症状区别医疗上名为「桡骨茎状突腱鞘炎」,手腕和大拇指相接处,以及手部相关区域,都会感觉疼痛难当,无法正常抓握物品

桡骨腱鞘发炎的原因

造成妈妈手的原因,是因为大拇指过度使用,使得伸肌和外展肌动作很多,所以容易有发炎情形,除此之外,和怀孕后期时身体所分泌的松弛素也有关。

曾清祥院长表示:「怀孕后期到生产前,母体为了让生产更加顺利,身体会分泌出松弛素,让全身韧带变得比较放松,手部也有许多韧带肌腱,因此,平常可能做同样分量工作不会受伤,但是此时因韧带较松弛,就容易伤及肌肉及腱鞘。」

短时间大量使用拇指

产后步入新手妈妈阶段,就有许多工作要忙,不管是挤奶、喂奶、换尿布洗衣服和洗奶瓶,短时间内拇指的工作量大增,加上身体中松弛素的作用尚在,「这段时期真的非常容易受伤,可见产后妈咪的辛苦。」

当然,除了产后妈咪之外,还有许多情况也会受伤,其中以运动伤害最常见,曾清祥院长指出,保龄球乒乓球高尔夫球,这些大量使用拇指和手腕的运动,也容易伤到同样地方,或是有人健身的方式不正确,肌力尚未练足就只用单手伏地挺身,也会因发炎而疼痛。

动作太快‧姿势不正确

曾清祥院长也提到,在门诊中常遇到许多刚上任的新手妈妈,容易手忙脚乱,很多事情都急急忙忙地做,常以不正确的姿势用力,或为了求快以手指施力,就很容易「妈妈手上身」,不可不慎。

举例而言:妈咪要拿很多物品进房门,却刚好听到宝宝在哭,没有蹲下身再依序拿取,直接用拇指的力量把所有物品提起来,这个动作就非常容易受伤。

「产前,妈妈会小心留意弯身姿势,拿取东西时也会放慢动作,并懂得利用到手腕和手臂力气协助,但因照顾新生儿较忙乱,未注意姿势就很容易受伤。」但仍要提醒,即使妈咪使用正确的姿势,如果用到拇指的次数太多,还是会受伤喔!

为什么不是「爸爸手」?

近年来愈来愈多爸爸积极参与育儿事物,因此门诊中也出现一些认真的爸爸会手腕痛,但「桡骨茎状突腱鞘炎」为何俗称妈妈手,而非「爸爸手」呢?

曾清祥院长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研究,根据学者所做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女性在不用力的状态下,拇指侧两条肌肉的位置,与手腕连接的角度比较大,结构上拇指基部所连接的腕骨桡谷的位置比较弯,因此肌腱伸展较为费力,像有阻碍卡住一般。

在每次动作的过程中,肌腱所承受的压力都比男性做同样动作来得大,因此若男性和女性以大拇指做相同频率和幅度的动作,女性会比男性容易受伤,也许,这是此疾病一直以来被称为妈妈手的原因喔!

原文刊载于2014年3月号《妈妈宝宝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