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宝宝/从产后恶露观察复原状况
顺利「卸货」后,护理师除了教导妈咪如何喂乳之外,通常也不忘叮咛产妇必须多花一点时间调养身体,观察有无出血等后遗症,才算是平安完成生产过程。
不过,有些新手妈咪在产后会发现,阴道不断流出类似经血的深红色液体,便怀疑自己是否在生产过程遭受感染而造成产后出血,但医师又说这是正常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胎儿自母体分娩之后,产妇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会陆续排出鲜红色的液体,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些产后分泌物称为「恶露」,产后妈咪可以借由观察恶露,进而得知自己的产后恢复情形。
「恶露」是什么?
新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陈恒如表示,女性在每一次的经期结束之后,子宫内膜都会逐渐增厚,到了排卵日时,卵子若有受精,以利胚胎当天。
怀孕时,子宫内膜则被称为「蜕膜」,蜕膜是胎盘与子宫之间的媒介,其功能为交换母体与胎儿之间的氧气、养分、血液等,待生产之后,这些蜕膜就会伴随血液开始慢慢剥落,成为所谓的「恶露」,而恶露的成分为胎膜组织、红血球、白血球等上皮细胞。
陈恒如医师表示,生产后的3~4天之内,从阴道流出的恶露会呈现鲜红色,过几天之后,会慢慢转变为棕红色或粉红色,大约10天后,恶露就会变成棕黄色或乳黄色,平均来看,恶露将会维持到产后第3周才会结束。
有些妈咪过了产后第10天,会偶尔参杂一点鲜红色的恶露,但如果流量不多的话,其实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需太担心。
不过,有些妈咪为了让子宫尽快恢复收缩,在生产后会饮用生化汤,一般建议产后一周再饮用,但饮用生化汤之后,恶露呈现鲜红色的时间会持续较多天,此属正常现象,待一周之后,恶露颜色还是会渐渐变成棕色。
剖腹产妈咪的恶露量较少
自然产与剖腹产的妈咪,不只是复原时间不同,就连恶露排出的量也会有所差异。
陈恒如医师指出,由于剖腹产妈咪是直接开刀生产,在开刀的过程中,有些医师会一并清理产妇的子宫腔,将一些子宫腔内的血块、胎盘、胎膜等清除干净,因此有些剖腹产妈咪的恶露只会维持2周左右。
不良恶露的征兆
有些新手妈咪可能会把恶露误以为是月经,认为一周过后,流量就会渐渐减少,但实际上恶露分泌的时间较久,因此会担心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相反的,也有部分妈咪对恶露一知半解,认为恶露量多是正常现象,导致太晚治疗产后出血。
1.护垫更换太频繁
正常的恶露在产后一天之内,流量会达到最多,建议1小时就可以更换一次护垫,若以此频率替换,其实恶露量大约只占护垫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面积;不过,如果在1小时之内,恶露几乎沾满整块护垫,且须更换2~3次以上,或是流量超过500c.c.,妈咪就要主动向医师反应,因为这有可能是产后大出血的征兆。
2.恶露伴随异味
陈恒如医师表示,血块其实是培养细菌的温床,如果生产之后,血块及胎膜组织没有尽速排出体内,反而继续堆积在子宫内,就会引起细菌感染,使恶露产生恶臭味。
有些产后妈咪会因为子宫内膜发炎而引起发烧现象,也就是俗称的「产褥热」。
陈恒如医师指出,孕妇在生产的时候,若破水太久,很容易造成子宫感染,一旦子宫遭受感染,除了会使恶露变成深红色及产生恶臭之外,产妇还会出现发烧或下腹疼痛等现象,若没有充分休息,造成抵抗力变差,严重者可能会需要采取手术引流,并继续住院观察治疗。
※原文刊载于2013年10月号《妈妈宝宝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