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顾客只当「钱」看待

陈鸿逸

近来有机会教不同类别课程(如日间部进修部),学生成份许多,有在职进修、一般学生或想充实自己人生的中年人士,如此上课下来,其实趣味增加不少,一来是必须配合不同学生的需求而调整课程的解说,另外也必须与他们不断地沟通「人生社会学」的课题,其中最有趣的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记得有次谈到一个例子,就是当你(妳)是个发型设计师、或彩妆师时,你(妳)该如何面对顾客的需求并与之沟通,或者是你(妳)会愿意和你(妳)的顾客沟通吗?或者是你(妳)只想把产品推销给顾客,而不思考其他的可能。如此问法,当然获得的回馈多种,但其中有同学竟提到,如果把他们看做是「钱」,当然很乐意跟他作生意,如果不是,干嚒要多费唇舌。这样的答案其实不令人意外,但仔细思考后却大有问题。问题不在于不要作生意,而是顾客是毫无知觉的吗?你(妳)若把顾客只当一个一个「钱」,所以才愿意提供服务,那么顾客该把你(妳)当成什么呢?某种思考来说,或许顾客也只把你(妳)当作用钱换资讯的服务人士,当别人也可以取代时,你(妳)就毫无用处,因为彼此之间只建立在「钱」的关系上,甚者是你(妳)把顾客当作一种「物质」,而不是一个可供沟通的「人」。

当然有人会问说,作各种行业、开门做生意不就是要赚钱,那不把顾客当成「钱」那要看作什么?确实,作生意当然要赚钱,但不是「无情感的服务」,而是从顾客的需求、情感的互动,也就是以「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对方的需求,才能够有好的服务态度,才能够使顾客感受到一种「温暖」,这样在金钱外,才能多了一种情感的联结,而多了更多后端、后续的可能。举例来说,每个人都会上餐馆,看待与在家里吃饭类似,但若餐馆只出钱,不管顾客的口味需求,老板少了一些嘘寒问暖的对话,那么餐馆就只是个提供一餐的地方,但反之,老板若多了点「家庭」的氛围,从顾客的需求中调整出菜的口味、特制菜色,甚至会为了顾客而多不同的服务,那么「人性化的服务」就在其中发酵开来,使得餐馆变得有「家」的感觉。毕竟每个人在家吃饭,不见得会吃得最精致,但那是个情感交流的地方,有父母亲爱心,有家人陪伴,即便不是山珍海味,却也美味无比令人回味不已。

举上述的例子只是要突显一个课题,利益导向的生意并不会长久,尤以越个人化的服务:发型设计、彩妆、服饰等越是明显,顾客并不是「笨蛋」,他(她)知道你(妳)是推出最好、最适合的服务,还是最贵的服务。但你(妳)把顾客当提款机时,顾客也会思考选择一个服务最好、转帐费较少的「机器」吧!那么,这台机器跟别的机器间有何差异,或者说,没有这台机器会影响到顾客的生活吗?其实是不会的。

总的来说,价值观的培养与沟通、「人生社会学」的体验,也许并不课堂上能告诉同学的事情,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对于一个只想赚钱的「学生」来说,课堂也许并不能提供你(妳)赚钱的方法,但能有时间空间让你(妳)好好想想「如何赚钱」才是!

作者陈鸿逸,彰化师范大学博士生。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