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玻璃心診療室】劉昭儀 /點一份小宇宙分享餐

点一份小宇宙分享餐。图/陈佳蕙

你家的青少年/少女拥有自己的耳机吗?是耳塞式还是耳罩式?有没有说要换成无线蓝牙耳机才是帅气?不管念书、写功课,或是跟同学聊天、打电动,甚至洗澡、做家事,都要戴着生死与共的……不是阿木我,而是那个小而弥坚的耳机!

●孩子耳机不离身 有够顾人怨

朋友的孩子表示想拥有自己的耳机,朋友不识相地说:「你想听什么音乐就跟我说,我放出来让你听。」小孩则表示:「我就是想要独处、自己听音乐啊!」

真是大反转了!曾经连上厕所、洗澡、换衣服都必须打开门、让孩子看到人的我们,居然被告知太碍眼了?你们这些以哭闹为武器的独处杀手,长大后却开始要求独处?(玻璃心碎音效下)

许多一直以来愿意割舍自己的工作、休息及娱乐时间,希望多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可能都开始面临以下窘境:明明跟以前一样啊,全家围坐在大餐桌前读书、写作业,可是孩子已不再需要大人的协助或指导,经常自然地戴起耳机,表示听音乐写功课比较放松,或是在听老师要求的英听作业,还有要看指定的教学影片……问题是,这种跟我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在可疑,以及每次忍不住碎念半天却没有得到回应,发怒后才看到孩子默默地拔下耳机,无辜地说:「什么?」

●过往的你 也需要背景音乐

这个世代的孩子,或许因为从小总是透过各种影音介面吸收知识或规范,跟我们过去死背硬记的方式不同,他们更习惯以图像或声音画重点来吸收理解。这部分我可以接受,毕竟未来世界运作的方式,该由未来的主人们共同决定或形成;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还是让社会运转的重要机制。如果青少年总是戴上耳机、想要独处,岂不是孤寂地封闭在自己的小宇宙?偏偏沉默无言的青少年,碰到同学朋友又会叽哩呱啦讲个不停,真是教人情何以堪?原来咫尺天涯,就是戴上耳机的青少年与我们的距离!

要修复碎裂的玻璃心,让我们再次回头看看自己的青春期吧。以前,我妈也问过我:「一面听广播或卡带音乐,怎么念书啦?」我记得特别是写数学题的时候,非常需要背景音乐;不同的旋律、节奏或曲风都无所谓,反而能让我更进入状况、专心解题(虽然数学也没有多厉害)。可能庞大的课业压力,加上苦闷的青春期,还有跟同学们聊天的话题也少不了流行音乐,机智的校园生活中,总是要想办法让学习增加一些趣味吧?

●打破隔阂 聊聊他爱听什么

至于青少年设下的沟通结界,很多时候其实是他们不善沟通或不懂表达的某种保护机制;虽然很难跨越、施法攻防,但何妨多给青少年一些时间?毕竟他们已彻底脱离了过去与家人的交流模式,不能再用娃娃音说:「肚子饿饿、想吃饭饭」(鬼脸);他们也要学习并建立大人间的沟通技巧。以前,家长总是要追求效率地为孩子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但现在主控权要转移到青少年手中,因为他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家长不用急着验收成果,反而应给予空间、支持青少年尝试,甚至练习犯错。对青少年而言,进入成人世界前的最佳实习场域,应该就是家庭了。家人们应该给这些「实习生」更多机会,才能学会成为更坚强勇敢的大人!

下次试着询问青少年,正在听的是什么?愿不愿意和家长分享?甚至可以借来听听看。我最近便认真研究英国歌手红发艾德创作的歌曲和歌词,增加与罗小弟聊天的话题,因此偶尔也能分得他的其中一只耳机一起听歌;但当我想顺便教他英文,他又默默收回耳机,回到他设下的结界。

没关系,阿木会再想别的花招,不屈不挠地向青少年点一份小宇宙分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