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认证拉面 台湾工程师用半导体思维和感测器「煮」的

Yo-Kai Express创办人林志鸿。(摄影者/郭涵羚)

「Ramen is sooo good(拉面好好吃)」,这则贴文在特斯拉执行长、全球第三富豪马斯克的Twitter贴出后,超过30万人按赞。让他发文称赞的拉面,不是来自米其林大厨,而是一名台湾前半导体工程师。

他是Yo-Kai Express创办人林志鸿。从待了12年的台湾半导体大厂日月光离职后创业,他打造出这台自动拉面贩卖机,按下按钮,短短45秒,一碗现煮拉面上桌。

靠黄金参数,突破口感门槛

如今,从特斯拉、Netflix到万豪酒店,以及台湾的亚东、部桃等医院,都看得到这机器。全球已有约35台,以每台每天销售40碗拉面计算,1年营收可达约新台币1亿8千万元。预计到今年底,机台布建数将达约2百台,A轮前的募资总额已达7百万美元。

一名半导体工程师,为什么选择离职去做拉面机?

「我一直是不太安守本分的人,」林志鸿自承。半导体的工作,他只能跟着SOP做事,对他来说,逐渐失去挑战,而想从创业里找回热情。

2016年某天,他半夜才跟客户开完会,肚子饿,只有泡面或微波食品可选。他灵光一闪,「如果有台自动煮面机呢?」上网查发现,日本的确有这种机器,但技术停留在40年前。

「我就想,能否用感测器或半导体制程的概念,把食材或加热方式做些改变?」林志鸿说。

创业前2年没有收入,他只能1人兼2份工,用白天正职的薪水养梦想。「那时一天只睡1到3小时,」林志鸿苦笑。

当时想找厂商合作,也不断碰壁。

他一股傻劲去找日本拉面食材商,说他想做热食贩卖机,但对方说,「不想跟日本人以外的人打交道,」立刻被拒绝。

台湾自动贩卖机业者跟他说,他们没做过这种机器,也不愿贸然投入研发,免得血本无归。

但他不死心,花了50万美元先做出一台原型机,把美国的日本拉面前3大食材供应商找来试吃拉面,才谈成合作。「他(指厂商)发现比一般微波炉还好吃,他就被说服。」

经过2年开发,Yo-Kai Express的第一台贩卖机终于推出。

他的商业模式是:每台机器就像一个通路,可向要上架的餐饮品牌收上架费,或按销售金额分润。甚至替餐厅开发专属机台,并提供贩卖机需要的冷冻食材,如同胶囊咖啡机,卖机器,也卖耗材。

但这台机器最难的技术门槛在于,如何让食材在冷冻和加热的过程,口感不被破坏?

首先,光是要找到对的面条比率,他们就在不同品牌的面粉和水量间,试了不下百种组合;煮面的时间长短,也是以毫秒为单位做实验。

「一份面,可以从煮15秒、15.5秒,一直做(实验)到1分30秒。」他回忆,最高纪录,曾一天煮了3千公斤的面条。这过程只能不停试错,找到最佳参数。

这台贩卖机里装了约3百个感测器,测量温度、时间和压力。如今,不只拉面,他们也已掌握越南河粉、台湾牛肉面等近30种食谱的「黄金参数」。

「他能把食品前置制程做到,配合他的机器才有高效表现,」餐饮科技创业加速器扶田资本共同创办人王心怡指出。

半导体出身的林志鸿,研发成功后,便进行专利布局。同时,核心技术如材料烹煮细节,仍掌握手上,加热系统自行组装。

锁定矽谷人脉,打进特斯拉

机器做好只是第一步,如何说服市场采用,又是另一大挑战。

林志鸿先锁定较愿意采用新技术的矽谷新创,打响口碑。

他先找出新创公司的痛点,提升人才的效率。「在美国,开车出去吃饭,来回至少2小时,我帮你省下这时间。」他说。

林志鸿也透过他在矽谷的人脉和LinkedIn四处推销,好不容易,花了2个月才把特斯拉员工餐厅负责人约出来吃拉面,1周后,对方决定导入。

创新,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结合。林志鸿没有餐饮背景,反而让他跳脱框架思考,但如何在口味和成本取得平衡,将是他未来艰辛的挑战。

商业周刊17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