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参院台湾政策法大转弯

美国「台湾政策法案」内容修正概要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4日,以17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台湾政策法」。在中美关系紧张之下,新修订内容更改或删去敏感词,包括将我驻美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的条款,改列为国会意见建议性表达,但对台军援则增至五年65亿美元。

参院外委会经两小时审议后通过本法案。对比原版和修正版法案,涉及主权认定的内容多有异动。原法案将台湾列为「主要非北约盟友」(MNNA),更改为台湾将受「主要非北约盟友同等对待」。原「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的内容,修正为列入国会意见建议性表达。

此外,原法案指出,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任命程序应比照美国驻外使节,提名后经参议院同意,并将职称改为「代表」,形同邦交国家待遇。但通过的修正案将此部分删除。

军事方面,新版法案显示,美国将在4年内(2023年~2026年)对台湾提供45亿美元安全援助,并于第5年加码提供20亿美元,总计为65亿美元,且为「无偿提供」,借此加速台湾军力现代化,提高军备实力。

提出法案的民主党籍议员梅南德兹表示,美不寻求战争或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而是透过提高武力犯台的成本,战略性地降低台湾面临的威胁。该法案须经美国参众两院全体审议通过,再送交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后生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5日表示,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该法案如继续审议,将极大程度动摇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强烈敦促美方停止打台湾牌,搞以台制华,停止推进审议有关法案。

台大政治系教授杨永明15日向本报表示,拜登政府相对理性务实,已向民主党议员进行游说,希望对台海议题勿做出错误判断,以免刺激中国。但期中选举之前,美国内部仍有拉锯,行政部门会以务实有效的方式,降低政治象征性的条文,降低和中国的冲突。

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严震生认为,美国行政和立法部门针对「台湾政策法案」进行协调,修改部分涉及主权认定的内容,但对中国来说仍不够。由于该法案不只是精准的台湾政策法,更牵涉美国的「一中政策」,后续将再推出修正案,仍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