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政策变奏曲
(合成图/路透)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退选的决定,使美国外交政策的拜登乐章提前奏响尾声。即使拜登的任期到明年1月方止,但匈牙利总理奥班、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和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都已开始和仍是在野之身的共和党候选人川普互动,并进行实质性的政策意见交换。这一情境虽使拜登政府难免尴尬,却也映照出国际要角在潮起潮落中的盘算现实。
综观拜登任期,在与台湾切身相关的中国政策上,拜登上台后便刹停了川普首个任期最末,在蓬佩奥等人主导下近乎狂飙式的言词行止,逐步凝结成「五不四无意」的对华战略保证。
这些中美关系的「护栏」,仍可谓达成拜登政府尽量避免让「与中国的激烈竞争转化为冲突」的核心目标。即使发生裴洛西访台、气球事件等插曲,加之俄乌战争导致的北约体制和冷战思潮全面复活,造成中美在诸多地缘问题上的对立。但在双边层面,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的建立、两军沟通机制的重新恢复,还有双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仍不失为乌云连绵中的几抹「银边」。
如今,美国前景道分两途。倘若贺锦丽临危受命、接班成功,下届民主党政府料将展现相当程度的政策延续性。特别是贺锦丽拥有一部分印度血脉的传承、政途起步又在与众亚裔社群有紧密互动的加州,她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具有强烈「印太视角」的美国总统。但她对美国与东亚关系图景的想像,亦当非仅围绕同中国的争霸制胜、你死我活而已。
另一方面,贺锦丽偏西方左翼的形象和自由派选民基础,使她对以色列在迦萨的轰炸行为更为敏感;若当选,她也将继续鼓吹应对暖化和减碳议程。这可能使她同近来不断展现调停中东意愿,和自定2030/60减碳雄心目标的大陆,有更多的对话轴线可展开。
若川普再次当选,则端看下届共和党政府中,究竟是念兹在兹欲动员一切战略资源,谋求围堵甚至要「击溃中国」的一派人马占上风;还是由副总统候选人范斯及背后的矽谷科技圈金主彼得‧蒂尔、马斯克等人举荐的温和孤立主义者取得关键位置,并实践他们警惕美国在海外过度投射力量、造成国力浪费的思考。
而当年主导贸易战和其后中美谈判的前贸易代表莱特海泽料将重返中枢,赓续他和川普具有高度共识的,以重商主义再铸美国制造业荣景、重建殷实工人阶层的事业。但归根结柢最有决定性的还是川普本人在讨论台海问题的思考底色──即反复考虑台海潜在战场与美国本土相距遥远的现实,以及不欲让台湾在防务上免费「搭便车」,还念兹在兹要分食台湾半导体荣景的交易型政治家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