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警觉美国对中国政策的转变

社评

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称,中国是美国头号地缘战略安全的挑战,但「与中国的战争不是不可避免」,他并认为,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所需能力,因此「不太可能近期内用军事手段夺取台湾」。米利对台湾安全情势研判,跟先前美国前印太司令戴维森认为「中国将在6年内并吞台湾」,及接任的阿奎利诺所说:「中国侵台威胁比想像中更近」的说法,显得南辕北辙

支持中国的国家不比美国少

3位掌控美国军事安全的重要人物,对东亚情势有这么大的认知差距,究竟是他们个人的认知问题,还是拜登政府在对中政策有变?

拜登从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为弥补川普单边主义对美国全球领导力的伤害,就与国安幕僚群马不停蹄展开与盟国之间信任关系的重建。先由国安团队赴亚洲举行美日印澳「四方对话」、与大陆在阿拉斯加举行「2+2」的「呛声会」,接着日、韩领袖分赴华府与拜登举行「2+2」高层会谈,可以看出拜登对东亚与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相较美国传统的重欧轻亚外交政策大为不同。

完成东亚与印太地区战略布局后,拜登借着出席G7高峰会以及北约峰会,让欧洲国家重新向美国站队,接着又与俄罗斯总统举行高峰会,虽然没有把俄罗斯拉向美国这一边,但已显现美国不再敌视俄国的新态度,希望让俄罗斯在中美之间不选边。

总体来看,美国已经完成对中国形成的安全包围圈,跟冷战时期不同的是,当时拉拢中国对抗苏联,现在则是拉拢俄罗斯包围中国。米利说「中国是美国头号地缘战略的安全挑战」,拜登政府采取「地缘战略」思维,对中国建构一个大型的包围圈层,企图孤立中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

只是,当代的地缘战略已经无法单纯以地理因素思考一国的安全事务。冷战时期,东西两大阵营壁垒分明,美国的围堵战略可以决定苏联与东欧共产集团的发展出路,尤其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并无互赖、互通的关系,当美国及西方集团经济愈来愈强大,苏联东欧集团却受到「铁幕式」的围堵,经济愈来愈衰弱,最后走向自然崩解。

但是,中国的发展路径跟苏联完全不一样,中国长期以来在不结盟、不称霸外交政策下广结善缘,支持中国的国家并不比美国少,且分布在亚非拉等地区,不像苏联集团仅局限欧亚大陆

何况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之后,不仅是世界工厂,可以供应西方国家所需货物,更是一个巨型消费市场,可以容纳各国的出口消费品。中国与世界是互赖、互通关系,若硬是把中国孤立,对全球的发展不见得有利。最近深圳盐田港货柜塞爆无法输出,立即造成全球航运费用高涨,甚至许多消费品因缺货而涨价,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拜登拟与中国进行战略对话

全球互赖关系已经形成,美国不可能采取全面抗中政策,拜登采取的是「对抗、竞争合作」三合一战略,希望跟中国的关系可软可硬,在战略弹性操作之下,创造对美国最有利的外部环境。从美国对中包围战略可窥知,美国不想,也做不到孤立中国,更不可能期望中国崩溃。如果中国真的崩溃,将是全球的灾难,跟苏联的崩溃完全不同。

美国军事将领先前认为台海冲突可能很快要爆发,现在又说中国在近期内不会对台动武,一个可能是拜登的布局已经完成,准备跟中国进行战略对话,需要缓和美中之间对峙的关系,营造和解的氛围

拜登始终强调和中国要竞争,甚至可能对抗,但也要合作,欧洲行后终于释出希望与习近平会谈的讯号,能否成局尚未可知,但美国对中政策出现某种程度的转圜是可以预期的。蔡政府解读美国赠送250万剂新冠疫苗,代表美国对台湾无保留的支持,认定美国将对中国一路对抗到底,一边倒向美国对台湾最有利,因而肆无忌惮妖魔化大陆对台支援疫苗的善意。尤其陆委会,在评论港台关系、台民到大陆注射疫苗时,都咄咄逼人,不留情面。

原本期望邱太三接任陆委会主委后,两岸出现「春暖花开」的机会。如今因为蔡政府防疫政策失败,只好再打「抗中牌」,拉大陆作为替罪羔羊,这只会让两岸关系更加恶化。台湾若不能警觉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可能转变,继续采取强硬姿态对抗大陆,两岸关系钟摆若摆向戴维森等的预言,将是台湾的悲剧。